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社会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交流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媒介结构。而在人们创造图书媒介结构的神圣的编辑出版活动中,历来都有不谐调的现象出现。2004年在图书出版界引起很大轰动的现代“伪书”现象就是其中一种。2005年,新闻出版总署曾先后两次公布了伪书名单,两年共计68种。现代伪书多是由书商与某些出版社合作,通过伪造外国作者和虚假的评论,盗用国外有影响或畅销的书名以及有关信息,宣传虚假发行量,或假冒国内外知名人士而编撰出版的图书。含有虚假宣传信息,对读者造成误导甚至设置骗局以诈取金钱,是现代伪书的主要特点。伪书在我国由来已久。最早的伪书可以追溯到战国之前。“书籍有假,各国所同,不止中国为之。文化发达愈久,好古的心事愈强。代远年淹,自然有许多后人伪造古书以应当时的需要。这也许是人类的通性,免不了的。不过中国人造伪的本事特别大,而且发现得特别早。无论哪门学问都有许多伪书。”我国古代伪书涉及范围广泛,经、史、子、集、佛经、道藏等方面均有羼夹。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几次伪书猖獗的高潮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两汉期间、魏晋南北朝时期、明代。伪书的产生与兴衰同社会生态文化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伪书历史悠久,数量庞大,其产生的原因也是相当复杂。尊古卑今、贵远贱近的常人心理,为伪书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土壤;古代出版发行并未形成产业,图书信息流通不畅,造假空间很大;古代书籍聚散无常,本是为了辑佚救亡,却被造伪者所利用;为了在政治或学术斗争中争胜,伪造古书为自己增加砝码。这是古代伪书产生的社会因素。与古代伪书相比较,近代的伪书又具有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伪书的出现及作伪的重点大多与政权斗争或牟取暴利有密切关系。伪书的产生是一个社会现象,而并非单纯的出版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所产生的现代伪书与以往的伪书相比又有着很多全新的特点。现代伪书多集中出现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