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翻译六十年,诗译英法惟一人。许渊冲堪称有史以来我国诗歌翻译界功绩最为卓越的学者之一。他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古代诗歌作品,为传播中国文化,提高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凭借长期的翻译实践经验,许渊冲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翻译思想,集大家之所成,又有所超越。但是这样一位成就卓越的翻译家在中国译坛却始终毁誉参半。深入探索这种“异常”现象背后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许渊冲教授的翻译思想和实践,形成正确的翻译批评观。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也是民族文化建构的重要参与者。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之后,国内外学者纷纷对译者主体性进行广泛研究。随着译者主体性研究的深入,其内涵不断丰富,单一的理论视角已经不能对译者主体性作出全面系统的解释。鉴于此,本文以哲学阐释学、权力话语理论和目的论为理论基础,提出译者主体性是译者主观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的辩证统一。 本文选择译者主体性作为研究视角,以许渊冲的翻译思想及翻译实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深度挖掘译者主体性在许渊冲翻译理论和实践中的表现。通过分析发现许渊冲的译者主体性主要表现为主观能动性和为我性,忽视了受动性,而许渊冲的译者主体性三个方面之所以失衡,原因在于受到自身翻译能力、个人性格和翻译动机的影响。作者希望通过本研究,一方面可以深化人们对译者主体性这一课题的认识,另一方面在“扬弃”中推介翻译家许渊冲的翻译理论,呼吁学者们以“批判性”态度看待其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