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浙江凤阳山保护区选取了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毛竹林、柳杉林及灌草地等7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讨论了林分类型对土壤生物活性(土壤微生物、土壤酶)的影响,系统阐述了各林分不同季节、不同土层的土壤生物活性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不同林分间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较大,三大类群微生物数量关系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不同林分间,细菌数量以毛竹林土壤为最高,针叶林的最低;真菌数量以毛竹林最高,针阔混交林最低;放线菌数量以杉木林为最高,针叶林为最低。不同季节各林地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差异很大,其数量变化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细菌、放线菌表现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规律,而真菌则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的规律。在土壤剖面上,微生物类群数量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的变化规律,表层土壤微生物含量最高。(2)不同林分间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不一,林地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常绿阔叶林的为最高,灌草地以蔗糖酶活性为最高,蛋白酶活性则以针叶林为最高;杉木林地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为最低,柳杉林地土壤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蛋白酶活性均为最低。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动态各林地间差异较大,夏、秋季林地的土壤酶活性高于春、冬两季。在土壤剖面上,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蛋白酶、蔗糖酶活性均呈现出自上而下递减规律,且以表层土壤酶活性最强。(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真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与多个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和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极高,充分说明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养分、土壤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维持,以及土壤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