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通过观察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合并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PCV合并VH的患者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至我院就诊的玻璃体出血合并PCV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后患者46例47只眼,患者既往或者术后经脉络膜吲哚青绿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rgam,FFA)或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等检查均确诊为PCV,并将根据术后是否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被分为两个组:即注药组及对照组。其中注药组29眼,术后1周、1月、2月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Intravitreal ranibizumab,IVR)注射液(诺适得@)0.5mg/0.05ml;对照组的18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及术后并发症、视网膜复位及硅油置换等情况。结果:1、视力:(1)组间对比:未累及黄斑型注药组与对照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acuity,BCVA)相比较,1mo 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8),在未累及黄斑组的其余各组术后BCVA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累及黄斑型注射组与对照组术后1we及术后1mo的BCVA相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其余各组的BCVA相对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2)组内对比:术后与术前BCVA相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未累及黄斑型注药组与对照组术后1mo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相比较,差异有明显意义(P=0.003),而术后2mo CRT对比有意义(P=0.026);累及黄斑型注射组与对照组术后1mo两者C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术后2mo、3mo、6mo、12mo两者的CRT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3、术后并发症:注药组与对照组早期术后玻璃体或前房积血发生情况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相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3);术后3mo、6mo ICGA/FFA荧光渗漏对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眼压情况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8);术后患者发生眼色素膜炎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0)。结论:1、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辅助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CV合并玻璃体出血能够有效减少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更好改善并维持患者术后视力、减少术后可能并发症的发生。2、患者最终预后与病灶是否累及黄斑部及网膜下出血范围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