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明时期是近代汉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大量上古及中古时期所使用的连词已经濒于消失,或者只是多见于带有明显文言色彩的书面语中,同时,一批新兴连词涌现。这些新兴连词有的往往和一些新兴的语法成分和语法形式同时使用,有的则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逐渐淘汰原有的与之用法基本相同的连词,沿用到现代汉语。可以说元明时期汉语连词呈现出了错综复杂的局面。因此,对这一时期汉语连词进行研究,是详细描写近代汉语连词发展脉络的必要步骤,也是近代汉语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本文研究基础语料的《元刊杂剧三十种新校》、《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元代明代卷)、《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元刊》、《语料》、《金》)等三部文献,整体而言口语程度高、时间上贯穿元明两个时代,而且三部文献文体和所涉及的内容各不相同,互为补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元明时期不同阶段的语言面貌。对《元刊》、《语料》、《金》里的连词进行研究,不仅对于汉语史研究和近代汉语断代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有益于理清连词和介词、副词之间的关系,而且在深化汉语语法化研究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文把元明时期汉语连词作为研究对象。参照功能和意义相结合的标准,本文给连词作如下定义:连词是在词、短语、句子、句群等句法结构中起连接作用,并表示特定句法关系和逻辑关系的虚词。对于连词的界定,本文主要是着手解决并列连词与伴随介词、因果连词与表原因的介词、连词与关联副词的纠葛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划分连词的两条标准:一是在句中连接两个或以上并列项,所连接的语言单位可以单说;二是用于关联场合中,可在主语前,也可在主语后,所连接的小句或大句不能单说,必须有后续语句或先行语句呼应,而且这两个语句之间形成一定的句法语义关系。通过以上标准,确定元明时期连词共183个。本文着眼于元明时期连词系统研究的具体情况,取以意义标准为主,兼顾形式标准来给元明时期连词进行分类。之所以主要依据意义分类,一方面因为本论文研究采取的是“例句提取性原则”,利用意义标准分类便于梳理和归纳;另一方面,从意义角度划分连词大类,便于其后从义类角度继续探索连词形成的方式和过程。同时也兼顾形式标准,因为连词的形式,特别是连词的前后置是连词本身的重要特征,是连词连接功能的外在形式标志,也是解释连词的形成过程所必须研究的问题。鉴于以上分类原则,本文将连词首先采用两分法分为联合和偏正两大类,联合类下分为四类:并列、承接、递进、选择;偏正类下分为假设、因果、让步、条件、转折、目的。每个次类下面,本文又根据连词的意义特征和在句中的位置进行了更详细的分类。在以上分类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对《元刊》、《语料》、《金》中的所有连词采用数据统计的量化分析和共时平面上的静态描写对连词的语法特点进行概述和分析,并力求用最早的用例来求证个体连词的最早形成年代。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比较研究和多角度的观察,运用语法化理论和方法,结合语义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思想,从句法结构、语义变化分析的方面入手,对每一类连词中的有代表性的词的源头及其形成作出较合理的探索和论证,如递进连词“不但、不独、不惟”的形成、条件连词“不拣、不论、不管、不拘”的形成、假设连词“要着、万一、不是”的形成等。本文对《元刊》、《语料》、《金》中的连词进行专书的描写分析,在全面准确的基础上条理出元明时期的连词系统;在此基础上,对《元刊》、《语料》、《金》之间的连词类型及各自的用法进行比较,对《元刊》、《语料》、《金》中的特殊连词形式及某些连词的特殊用法跟现代形式及用法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一方面可以了解三部文献所代表的元明时期连词内在形式、用法方面的异同及演变,另一方面可以了解三部文献等所反映的元明时期的连词与现代形式之间的异同及演变关系。通过对每一类连词中的个体连词用法的描写和比较,可以总结出元明时期汉语连词每一类的应用特点,如每一类中的常用连词、常用连词的历时发展与兴衰等。通过对元明时期与上古、中古及唐宋时期的连词的历时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元明时期连词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同时,通过对元明时期连词与现代汉语连词的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现代汉语连词系统在元明时期就已经初步发展成熟、完备。通过对元明时期每一个连词词频的列表比较和所有连词成词年代的列表分析和观察,我们总结出元明时期连词的基本概貌:(1)沿用上古时期的连词占相当优势;(2)中古和唐宋时期双音节连词的大量涌现为元明时期连词补充了新生力量;(3)出现了大量同义连词;(4)元明时期连词是一个相对稳定而又不断发展变化的词类。在前人时贤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还对元明时期新生连词的生成方式作了分析和概括,共总结出同义复合、同义连词交叉复合、它类词语法化、连词内部转化、重新分析而成、附加后缀、短语凝固、转借、语境影响、其它语言的影响等几种生成方式。当然,连词在生成过程中会受很多因素综合影响,比如重新分析而成的连词,它们在形成过程中或许会受到语境的影响,而受语境影响而生成的连词其中也会包含着重新分析的机制在里面。我们的分类依据,是看其主要的形成机制。通过对元明时期三种文献中的连词的穷尽性考察研究,我们在语言研究和语言发展演变等方面也得到了许多理论和方法上的启示。如对某一时期某个共时平面的语法进行研究,必须先对这一时期的研究对象作细致、全面地描写,在描写的基础上再作历时比较研究,才能找出这一时期语法与该语法时代前后相邻的汉语的共同点和差异,从而总结出它的面貌和特点。在语言理论方面,可知语法化是研究连词发展演变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元明时期连词的语法化过程,反映出导致这些连词发生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有以下几种:句法位置的改变、词义变化、语境作用、语言接触的影响、人类认知心理的影响等。元明时期连词的发展演变还体现出了语法化规律,如并存原则、歧变原则、择一原则、保持原则、降类原则、滞后原则、频率原则、渐变原则、单项循环原则等九项原则在汉语连词的历时演变中都有反映。正如我们所总结的,连词是一个相对稳定而又不断发展变化的词类,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元明时期连词系统也呈现出了既不同于上古、中古、唐宋时期,也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点和风貌。本论文在写作过程中贯彻语言事实为主、语言理论为辅的研究思想,力求穷尽每个连词的所有用例,并对它们进行逐类逐个的描写分析,对元明时期连词系统表现出的特质及产生原因从语言事实、理论两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思索,以期对汉语语法史的研究提供有用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