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末,改革开放的浪潮促使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进入了城市化的高速增长时期,在城市建设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解决了大量新增城市居民最基本的居住问题,还根据特殊的国情走出了一条创新的城市化道路。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我国现有的城市建设与更新模式依然存在些许问题。少城片区,一个位于成都市中心、与成都共同成长了两千多年的老旧城区,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文风,也为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建国之后为解决居住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快餐式”的建设,当时的新式公寓已经成为现在的老旧多层“红砖楼”,城市风貌老旧、建筑密度大、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导致类似少城的这些旧城区的人口不断减少,出现了衰退的迹象。因为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类似的老旧城区无法进行大面积的“拆旧建新”改造,如何让城市的旧城区重新焕发活力,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而少城的历史遗迹需要保护,文化脉络需要传承,但少城同样需要发展和更新,保护与更新的矛盾如何解决?本文拟引入结构性保护的理念,借鉴“结构性”在社会学、经济学中的定义模式,将原有规划设计领域狭义的、研究几何美学的结构性,扩展为广义的、研究城市内在因素及其关系的结构性,将城市视为一个整体,从系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的角度出发,探索城市内在结构要素的保护方式。结构性保护理念所倡导的保护策略与城市更新并不冲突,其希望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城市问题,但结构性保护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旧城更新。在本文的研究中,结构性保护理念将被应用于指导少城片区城市更新的工作中,根据少城特殊的历史、地理情况,分别对少城街巷系统、建筑肌理和社会文化进行研究,从规划、政策、人文三个方面探索城市更新的保护策略,指导和控制来源于居民的各类城市更新活动,以期形成街巷系统结构完整、建筑肌理结构有序、社会文化结构多样的“新”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