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分为综述和正文两大部分,通过对《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近十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评价和分析后,发现现代关于这两本医案的研究虽已取得一定成就,但是存在对于某一类疾病,某一种疾病没有进行常用方剂、药物的统计以更明确的指导临床的空白。正文部分从痹证的角度研究《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的治疗特点,并通过研究、统计书中痹证治疗的方药,为现代临床痹证的治疗提供了一些建议。正文包括《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所记载病案的整体分析、病案中内服方剂的统计、病案中内服方剂统计结果的分析、病案中内服中药的统计、病案中内服中药统计结果的分析5部分。病案的整体分析指出《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共记载痹证的病案67则,其中虚痹12则,寒痹10则,湿热痹8则,是最常见的3种痹证。治疗方法以内服药为主,外用药中所提出的蒲公草、芫花根外敷法使用简便,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导引法也具有很大的临床推广价值。方剂的统计部分发现:46首方剂中使用次数较多的6首方剂(使用次数超过3次)依次是:二陈汤(5次)、十全大补汤(4次)、通经散(4次)、四物汤(3次)、舟车丸(3次)、归脾汤(3次)。这样的结果为临床治疗痹证提供了5点意见:①治疗痹证的过程中应该考虑是否存在痰湿。②治疗痹证的祛湿法应该内外并重,采用祛风除湿方药同时,使用二陈汤等健脾燥湿方。③治疗痹证要注意祛邪而不伤正。选方用药可以考虑使用二陈汤类药祛湿扶正,或者在祛邪之后使用补益气血的四物汤、归脾汤等方药进行调理。切忌长时间使用通经散、舟车丸等峻烈方药。④治疗湿痹时,在患者外感湿邪较重、体质强壮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通经散、舟车丸等峻下逐水方。⑤虚痹在痹证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治疗时气血阴阳同补,为发展到气血阴阳俱虚的也可以产生预防的功效。⑥使用的方剂与《中医内科学》中治疗痹证常用方剂的比较发现,二者对于痹证病因、病机、分类和治则地认识是基本一致的,但是病因病机方面本课题研究指出气血不足是引起痹证的一个重要因素,并提出了纯虚痹的辨证。治疗方面,行痹提出了正气虚和湿热风痰的兼证;寒痹提出了辛温理气治疗法以及中药元胡索的使用;着痹提出了峻下逐水的方剂祛湿除痹;热痹以通下法来清热以治疗因阳明热甚而导致的热痹;虚痹治疗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药物统计部分指出:使用182味药中,甘草(45)、当归(38)、茯苓(31)、白术(30)、人参(29)、肉桂(21)、生姜(20)、白芍(20)、秦艽(19)、川芎(18)10味药使用频率最高。通过这个统计结果的分析总结的结论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帮助:①治疗痹证的药物可以采用当归、茯苓、白术、人参、秦艽等药性比较温和的药物,没有大寒大热的药物,因此可以用于治疗各类痹证,所以使用频率高。②治疗痹证的药物应该尽量做到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易留邪。③当归、茯苓、白术、人参、秦艽都具有抗炎、镇痛、提高免疫力、增强造血功能等治疗痹证的药理学基础。④《名医类案》《续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