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蚊虫是主要的卫生媒介害虫之一,可以传播多种致命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蚊虫防治一直以来都是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任务。蚊虫驱避剂对蚊虫具有良好的驱避能力,且使用方便安全,但其作用机理仍然没有明确的定论。驱避化合物与引诱物缔合作用对驱避活性具有重要影响,但相关研究非常薄弱。本研究以22个萜类驱避化合物和5种主要引诱物(乳酸、氨、1-辛烯-3-醇、甲酸和碳酸)为研究对象,探究萜类驱避化合物与主要蚊虫引诱物的缔合作用,并研究这种缔合作用对蚊虫驱避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蚊虫驱避作用机理的揭示寻找新的理论依据。本文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如下:借助理论计算的的方法研究驱避化合物与主要引诱物物缔合作用的强度和形式。利用Gaussian View 4.1、Gaussian 03 W和AMPAC软件进行结构构建和优化。结构优化结束后,获得键长、键角等几何参数;通过计算相互作用前后能量变化,获得缔合能量。结果表明:22个萜类驱避化合物和5种主要引诱物之间存在一定强度的缔合作用,可形成稳定的缔合体,相互作用的形式主要为氢键。乳酸、甲酸和碳酸由于分子内羰基的影响,导致它们与驱避化合物相互作用的强度要高于氨和1-辛烯-3-醇与驱避化合物的相互作用。乳酸、氨和碳酸由于分子内有多个可以参与氢键相互作用的羟基或碳氢基团,导致它们与驱避化合物相互作用的形式要多于1-辛烯-3-醇和甲酸。借助定量构效关系计算方法研究缔合作用对驱避活性的影响。利用AMPAC和CODESSA 2.7.10计算驱避化合物自身结构描述符、缔合体结构描述符及特征区域描述符。应用启发式回归从这些描述符中筛选与驱避活性显著相关的描述符,以萜类驱避化合物对白蚊伊蚊Aedes albopictus的校正驱避率的对数值为活性数据,建立描述符与驱避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QSAR)模型,模型的稳定性采用“留一法”交叉检验和3重内部检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获得的5个理想的QSAR模型中,有3个“三描述符模型”,2个“四描述符模型”,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模型检验显示,5个模型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分析建模的描述符可知,任意一个模型中至少有一个描述符是来至缔合体或特征区域,意味着缔合体或特征区域的结构与驱避活性显著相关,对这些描述符的含义进行分析,可以推测缔合体的形状、构象、自旋性质以及缔合部位的静电能对驱避活性存在显著影响。综上所述,萜类驱避化合物与5种引诱物(L-乳酸、氨、1-辛烯-3-醇、甲酸和碳酸)之间存在一定强度的分子间氢键作用,这种作用可以对驱避活性产生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