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以及自身的互动性、交融性、虚拟性、开放性以及便捷性等特点深受广大网络使用者的喜爱。据《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较2011年底增加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42.1%。人们通过互联网求职、购物、娱乐、欣赏音乐、观看视频、收集信息、交流情感等,网络已经渗透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给人们带来了便捷体验的同时,另一方面也给人心理造成一些新的问题。网络依赖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心理疾病,使得一些网络使用者产生各种社会适应不良、人际关系障碍等心理问题。2010年发布的青少年网络成瘾报告中显示,目前我国城市青少年网瘾群体人数约为2404.2万人。大专生网民中网瘾青少年比例最高达19.0%,其次以职高/中专/职专/技校学生18.6%。根据李爱国调查显示:在高职学生群体中存在网络依赖的人数占44.9%,其中重度网络依赖占6.3%,中度和轻度分别占15.1%和23.5%。高职学生已是网络依赖的重要群体,严重影响到高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如何帮助人数众多的高职学生网络依赖群体,成为教育行政管理主管部门和心理学研究者关注和探索的课题。2011年10月,本研究对江苏某高职院校五年制高职14个专业1~3年级学生进行网络依赖量表抽样调查,将量表得分为46~53并符合网络依赖临床界定标准,并结合面谈甄选出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人作为试验组,25人作为对照组。试验组进行两天的团体治疗,随后进行每周1次、每次5小时、连续4次的强化;对照组给予常规思想政治教育。3个月后再次用网络依赖量表评估。团体治疗干预结果表明:试验组治疗后得分(42.10±4.82)低于对照组得分(47.96±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量表4个维度中,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维度治疗后得分(13.35±2.11)低于治疗前得分(15.45±2.39),网络成瘾耐受性治疗后得分(8.95±1.79)低于治疗前得分(12.25±2.55),人际与健康问题治疗后得分(11.45±2.39)低于治疗前得分(13.25±1.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结果显示团体治疗对高职院校网络依赖学生有明显的干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索高职院校网络依赖学生团体治疗干预的方法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