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外出务工对家庭关系的影响——以安徽省肥西县方祠村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fu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及城镇经济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当中,我国农村大量年轻的剩余劳动力开始由农村涌向城镇,外出人口不断攀升,到2005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达到1.2亿,截止2008年底,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4亿,这些人群的流动,不管对农村,还是城市,都带来了极大的变化。   家庭作为一个能动的要素,它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农民外出务工,势必对其家庭关系带来一定的影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外出人员对父母的赡养以及对子女的抚养关系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又出现了怎样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研究于2008年7月选取安徽省肥西县的方祠村作为调查点,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外出务工人员等进行了访谈,分析了农民外出务工对家庭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外出务工弱化了留守老人的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状况,使得其生活照料的可获得性降低,但留守老人普遍支持儿女外出;婆媳关系在媳妇外出打工之后得到改善;外出给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性格和心理的发展以及亲子关系的构建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外出使夫妻间的权利平等化,没有严重的影响到夫妻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夫妻关系的稳定。总之,农民外出对于家庭关系的影响比较复杂和多样。
其他文献
准确理解家庭生育决策的逻辑,对生育现象进行合理解释,不仅有利于对出生率变化进行准确的预测,为预见未来人口变化趋势提供依据;而且有助于预见由生育带来的社会问题,对于保持经济
矫正对象进入社会之后,往往要完成强制性的教育改造,在这过程中还要面临被社会所排斥的危险。这样的生存境地对于矫正对象来说无疑是一种艰难的挑战。所以关注矫正对象的社会支
本论文以豫南H镇四所中小学的乡村教师兼职实践为个案,从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两个方面,对乡村教师兼职行为的行动逻辑、原因予以分析,进而对乡村教师的兼职行为进行深层的机
本文根据布迪厄的场域-资本-惯习理论,选取了第一师范纪念馆为个案,对组织在社会变迁中通过资本形式的转换调整资本结构以应对社会形势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理解社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