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破除了以往完全依靠计划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传统农耕生产活动中释放出来,造成了新生代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的现象,但是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却限制了他们在城市中的工作和生活。他们的工资福利、就业机会等权益均明显低于拥有城市户籍的居民,他们生活在“边缘化”的城市生存状态,他们从未真正融入到城市之中,很难同市民享受到一样的待遇,可他们仍希望能留在城市,成为城市居民。本论文是以武汉城市化为研究背景,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过程中的演进历程为主要研究线路。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相关文献的分析梳理,运用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宏观、微观影响因素,并由此找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路径,使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早日实现市民化。本论文由六个章节组成。第一章节:绪论。主要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回顾和评论了国内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的发展和研究,并依据问题确立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节:新生代农民工概念界定及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科学分析。并通过新老两代农民工的对比考察,概述新生代农民工总体状况以及这个群体的特征。第三章节和第四章节: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约因素进行深入探析。第五章节: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所面临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政治处境等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第六章节:结论。对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现状、群体特点和市民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本论文核心论点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有现象。这个问题源于我国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和现行户籍、土地政策等制度的不健全。在都市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艰难的生存在我国现行制度夹缝中,在经济和政治上均处于边缘化,各种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新生代农民工长期边缘化的存在,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和谐,不利于我国社会全面的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在这种我国特有的状况下,需要创新和完善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制度,需要当地政府步消除其边缘化,并合理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向城市流转,最终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融入到城市,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和和谐社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