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术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和精粹,它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特的魅力,历史积淀深厚,分属种类繁多,踢打摔拿兼备,且内外兼修。在民国时期曾被称为“国术”。跆拳道又名跆跟、花郎道,是一项起源于朝鲜半岛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它是以手脚技术为进攻武器的格斗对抗性项目。其中的跆(TAE)即踩、踢、踏之意,拳(KWON)只用拳击打,道(DO)指为练习的方法,也作精神解。跆拳道在韩国被称为“国技”。在当今的北京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很多学校均将武术和跆拳道各自设立为一门必修课或选修课,在校内也有各自的俱乐部,然而其开展状况和受欢迎程度却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武术活动的低迷与跆拳道的火爆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学生们一方面喜欢武术,希望了解武术,一方面是一旦接触武术课却又对其产生不了兴趣,这实际就是强迫性疲劳课,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没有益处。属于中国本土文化的武术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日渐式微,除了其是非奥运项目少受关注之外,本身动作繁复,种类繁多,没有一套简单易学的教学模式是直接原因。而作为舶来品的跆拳道能在高校广泛开展,除了其是奥运正式项目之外,它简单易学,发声呐喊,以礼始、以礼终等特点是其内在原因。本文以北京市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了其中15所高校的600名学生和45名教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分别对普通高校的跆拳道与武术的开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试图从比较两者在北京市普通高校开展状况入手,以跆拳道发展的启示,对武术的推广提供借鉴。结论如下:跆拳道成为正式的奥运项目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跆拳道的国际推广策略、段位制、统一的技术理论体系都值得武术借鉴;跆拳道在韩国从娃娃抓起,进入了学校的课程;被称为韩国“国技”的跆拳道具有爱国主义的教育功能;跆拳道视“礼仪”为练习者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其比赛观赏性强,竞赛规则统一,评判标准比较简单;跆拳道的道服、发声呐喊较有特色:相对来说,跆拳道更加简单易学,时间短,见效快,实用性强;它是一项新兴、时髦的运动;跆拳道的减重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