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的大力推进,我国城市建设也由原来大规模增量时代逐步向小而微的存量思考阶段转化,城市更新需求日益凸显。增量建设时期,古城、老旧街区等被往往作为“异质形式”进行一体化改造,功能失调、千城一面等问题相当严重。因此,为了应对城市功能、风貌等方面的发展危机,探讨增强城市空间活力、传承地域文化的城市更新理论与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地域化、精细化更新模式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以清涧古城为研究对象,在总结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古城的历史演进、空间特征等进行分析,结合古城与县城关系、空间发展影响要素提出古城发展定位。同时,从功能、风貌、街巷三大基本空间体系展开研究,采用Arc GIS、空间句法等技术手段分析城市的空间问题进而探讨古城空间激活的更新改造策略。文章主要包括三部分研究内容,第一部分研究基础。首先提出研究背景与问题、研究目的与意义,梳理了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在对于更新概念、理论的理解上确定了更新内容、方法、框架。其次,对清涧古城的概况、发展历程以及空间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基础内容的梳理,对空间更新理论、古城资源特征有了清晰的认知,为后续空间更新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第二部分剖析古城的空间关系及影响要素。从古城与县城空间关系、空间影响要素、古城发展定位三方面展开。首先通过对古城与县城的建设情况,古城与县城的相互关系明确了古城在县城中所承担的空间职能。其次,通过对空间构成要素以及空间影响要素(上位规划、空间价值、社会要素)的研究得出古城发展的优势与方向,综合于区域空间职能以及发展优势确定了古城定位。该部分内容理清了古城与县城的关系,明确了研究主体,为后续具体的空间更新指明了方向。第三部分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从功能、风貌、街巷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首先整合古城功能用地。基于古城功能体系与空间发展定位不相合,功能配比与内部需求不相符、业态布局与内部活力不相称等问题提出功能体系构建,功能用地调整,功能活力激发等策略。在此基础上,对用地功能进行合理的优化布局并进行分区引导。其次,塑造古城特色风貌。针对研究范围内建筑高度无序、色彩杂乱、肌理异质等问题,提出重构建筑高度、色彩、肌理秩序,以此得出风貌塑造的优化方案。最后,提升古城街巷体系。针对街巷中存在的交通出行效率低,街巷空间品质差等问题提出构建交通网络体系、美化街巷空间形态等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对古城街巷体系进行优化布局。总结来说,古城通过功能的整合、风貌塑造、街巷提升实现了文化延续、山水格局凸显、活力激发。论文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系统的古城更新进行总结。以问题为导向,从研究对象功能、风貌、街巷三个主体内容入手,通过现状特征及问题解析探讨古城空间更新路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