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进与保守”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近代中国思想史上许多举足轻重的人物其思想政治倾向,或激进,或保守,或在一个时期游移于激进与保守之间,几成常态。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激进与保守常在胸中的激战,是他对自己思想特质的一个中肯的评价。戊戌政变以后至二十世纪初期,梁氏通过《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报刊杂志,发表了一系列反响强烈的言论和文章,致力于思想启蒙和挽救国家民族危亡。其中,撰写小说是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初表达思想抱负的一种独特方式。《新中国未来记》是梁氏于1902年所著的一部政治小说,梁氏通过树立文学人物形象,并借小说主人公李去病和黄克强等人之口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想法和政治主张。深入研究这部作品,可以透视出二十世纪初梁启超思想的起伏和内心的纠结与挣扎。可以说,《新中国未来记》是梁氏二十世纪初思想波动的有力印证,是激进与保守在内心强烈冲撞的真实体现。梁氏在小说的绪论中就明确指出:“兹编之作,专欲发表区区政见”。以至于文学研究家们也不得不承认,它虽然是一部小说,但是它所具有的史料价值远比它的艺术价值更高。故本文选择该小说作为论文主题,从思想史的角度着手,把《新中国未来记》和二十世纪初梁启超思想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和分析。本文主要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新中国未来记》的写作背景和思想根源,包括小说作者梁启超的经历和思考,接触到西方政治理论和新小说理论等。第二部分,对《新中国未来记》的思想内容进行梳理,透视小说体现的激进与保守在梁启超胸中的纠结与激战。第三部分,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对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初思想处于激进与保守矛盾状态的原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对《新中国未来记》和梁启超二十世纪初思想的社会影响进行历史考察并做出评价。梁启超的思想几乎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特别是二十世纪初的青年知识分子。对《新中国未来记》和二十世纪初梁启超思想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加全面和透彻地理解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发展历程,对推动二十世纪初中国学术史、文化史、社会史的研究,也不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