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原发性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是指原发于脊髓、脊膜、神经根和椎管内各种组织的肿瘤和有占位效应的其他病变,还有少数有占位效应的非肿瘤性病变(血肿、血管畸形和寄生虫感染等),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MR技术随着硬件的不断发展和软件的改进使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功能磁共振FMRI)技术近年来在临床诊断及科学研究上的广泛应用,更加凸显功能磁共振技术的重要性,MRI在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定性方面是一种优于CT的目前最精确的影像诊断方法。MRI在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定性方面是一种优于CT的目前最精确的影像诊断方法,为了评估MRI在椎管内占位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并提高本院MRI对椎管内占位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水平,本研究对于MRI在椎管内占位性疾病中的应用和价值进行了分析;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5月期间经MRI检查并经过手术病理标本证实的80例椎管内占位性疾病患者的住院资料,总结对比其MRI特点。所有患者均采用本院的Siemens Symphony-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或Siemens Avanto-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检查,取仰卧位,脊柱表面线圈,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加权矢状位成像,T2加权矢状位合并横断位成像;增强扫描采用常规T1加权矢状位合并横断位成像。统一静脉注射造影剂GD—DTPA时按0.1mmo1/kg的比例进行。MRI图像结果重点观察各占位性病变的大小、位置、形态、信号异常改变以及病变对脊髓的影响,增强扫描图像主要观察其强化后信号的变化特征。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并且所有计量资料都采用(x±s)表示,用T来进行组间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描述,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髓内占位性疾病12例,其中星形胶质细胞瘤8例,室管膜瘤4例。病变位于颈胸段的患者10例,其中4例星形胶质细胞瘤侵袭至延髓;病变位于胸腰段的仅2例,为星形胶质细胞瘤。病变占据的范围均较大,除4例室管膜瘤仅占据4个椎体节段外,其余的病变分别占据了7~10个椎体节段。髓外膜内占位性疾病60例,其中神经鞘瘤30例,脊膜瘤10例;胚胎性肿瘤16例,分别为4例畸胎瘤和12例皮样囊肿;另有4例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神经鞘瘤和脊膜瘤以颈胸段最为多见,共34例,其余6例均位于胸腰段;其中18例病变伴一侧椎间孔增大;6例病变形态呈哑铃形。而皮样囊肿和畸胎瘤则全部位于腰段8例以及腰骶段8例,无1例病变位于颈段。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则都位于颈段,横截面可见典型的“梭形”。髓外膜内占位性疾病占据的范围相对比较局限,除2例脊膜瘤病变占据了12个椎体节段外,其余病变均仅仅占据了1~3个椎体节段。全部60例髓外膜内占位性疾病MRI图像均可见椎管内存在侧移性的肿块,并且同侧的近端蛛网膜下腔均有较明显的增宽,并伴有程度不一的脊髓受压移位表现。髓外膜外占位性疾病8例,均为转移性肿瘤,6例有肺癌史,2例有皮肤癌病史。所有8例患者的病灶均位于胸段,占据的椎体节段均较局限,仅为1~2个椎体节段;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均可见瘤体对周围骨质有明显的破坏,其中2例还可见跳跃性的椎体异常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均均表现为重度的不均匀的强化。本组病例经MRI片均做出正确的术前诊断。三类椎管内占位性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如下表2、表3所示,三组诊断符合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MRI在椎管内占位性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上具有非常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