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程序D-SAP自2014年完成基础平台搭建以来,先后开发和集成了常用的17种材料本构、30余种结构单元类型和多种加速与迭代算法,已被用作多座超高层结构的动力全过程分析。但随着分析需求的增加,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D-SAP中的材料以一维、二维混凝土和钢筋材料为主,单元多以纤维梁柱单元、壳单元等宏观单元为主,缺少建筑结构精细化建模所需要的三维弹塑性钢材、混凝土材料模型和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能量的混合型连接高层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损伤性能研究”(518781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质刚非均匀分布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弹性地震位移需求估计及分体系调控”(520781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大工程的动力灾变--重大建筑与桥梁结构地震灾变集成”(9131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程序D-SAP自2014年完成基础平台搭建以来,先后开发和集成了常用的17种材料本构、30余种结构单元类型和多种加速与迭代算法,已被用作多座超高层结构的动力全过程分析。但随着分析需求的增加,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D-SAP中的材料以一维、二维混凝土和钢筋材料为主,单元多以纤维梁柱单元、壳单元等宏观单元为主,缺少建筑结构精细化建模所需要的三维弹塑性钢材、混凝土材料模型和弹性实体单元类型。二是随着近年来参数化结构设计概念的兴起,要求结构分析软件应具有参数化建模、分析的能力,而D-SAP与参数化的结合还不够紧密。针对以上两点需求,本文开展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向D-SAP中集成了多个二维平面应力单元和三维实体单元。采用合适精度的Hammer和Gaussian数值积分方法计算单元刚度矩阵,在充分了解D-SAP模块化架构和有限单元理论的基础上,完成了5个二维平面应力单元(CPS3、CPS4、CPS6、CPS8、CPS4I)和5个三维实体单元(C3D4、C3D10、C3D8、C3D20、C3D8I)在D-SAP的集成。其中CPS4I和C3D8I两种非协调元可在不增加外部节点的情况下解决双线性单元CPS4单元和C3D8单元“剪切闭锁”的问题。使用悬臂梁在横向力作用下的算例验证了10种实体单元的计算精度。(2)向D-SAP中集成了钢材和混凝土三维弹塑性实体材料。对于钢材弹塑性材料,根据钢材混合硬化情况下的率本构方程推导了一致切线刚度的表达式,给出了径向返回算法的实施的流程;将双线性随动硬化的拐点光滑处理,结合Chaboche随动硬化和等向硬化形成了两种三维钢材混合硬化材料。对于混凝土弹塑性材料,基于Grassl提出的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绘制了塑性返回部分和损伤计算部分的流程图,编写了适用于DSAP架构的三维混凝土塑性损伤材料代码。通过与理论或实验对比验证了两种材料代码的正确性。(3)参考D-SAP文本建模与分析命令流格式实现了二次开发工具(API),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参数化软件Grasshopper的接口。使用COM组件技术和活动模板库实现了132个API函数,可用于在Visual Studio平台上通过“编程建模”进行D-SAP的建模和分析。结合API函数和Grasshopper电池开发模板先后开发了节点、材料、截面、单元、分析等D-SAP电池,通过PC框架的参数化建模、分析过程展示了建筑几何模型到结构模型的转换细节和D-SAP电池的使用方法。
其他文献
各项工程设施是保障区域功能正常运转的载体,它们在地震作用下除了自身损毁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之外,还会造成所在区域功能瘫痪,进而导致人们的各类生产活动及经济活动被迫停止。而且,区域各项工程之间还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震后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必然会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带来更多的经济损失,在恢复至正常状态时也就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工程设施功能恢复能力的准确评估作为抗震韧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为其在遭受地震后
沿海地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某些部位在承受不同类型荷载的同时常常还会经受干燥和浸湿反复循环环境作用,由于混凝土抗拉性能差、易于开裂的不足往往会导致该部位过早开裂并出现过大裂缝,劣化结构构件的性能。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 High Toughness Cementitious Composites,英文简称UHTCC)拥有比普通混凝土优秀的抑制裂缝能力、抗拉性能以及耐久性和自愈合能力,可将其
模态是结构的固有属性,可反映结构的动力性能,在土木工程中常以模态参数作为评价结构动力特性的指标。模态参数按照是否需要输入(激励)信息分为运营模态和实验模态,运营模态分析是仅通过输出(响应)数据来获取模态参数;实验模态分析需要在输入(激励)数据和输出(响应)数据均已知的情况下,才能够得到结构的模态信息。由于激励已知,通过结构响应可获取结构的频响函数,相比于运营模态分析,频响函数的幅值明确,可用于确定
钢管混凝土是一种由钢管与混凝土组合而成的构件,其由于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钢管混凝土中采用高强钢材或高强混凝土,可以达到节约钢材、提高构件承载力等效果。然而,随着材料强度的提高,薄壁高强钢材更易发生局部失稳而高强混凝土的脆性显著增加,使得工程常用参数范围内高强钢管混凝土的外钢管难以对核心混凝土提供足够的约束。鉴于此,提出在薄壁高强钢管内壁配置螺旋箍筋后浇筑混凝土的组合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各类工程建筑中被大量使用,但因钢筋锈蚀而引发的安全问题和经济损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FRP筋作为钢筋的替代品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等优点,应用前景非常广泛。FRP筋和混凝土要想充分发挥各自在结构中的性能,就需要他们之间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以保证较好的协同工作。主要通过FRP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强度和粘结滑移曲线两个方面来衡量二者之间的粘结性能,其中国内外关于FRP筋与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为了满足发展需求常需要大量开挖边坡,若不能准确地评估边坡在开挖过程中的稳定性并合理地选取支护方案,发生工程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将显著增大。传统的边坡开挖稳定性评价和支护方案设计常采用确定性分析方法,但该方法没有充分考量工程中无处不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因而可靠性分析方法被引入到边坡开挖的稳定性分析和支护方案设计领域。然而目前的研究中均基于随机变量模
传统结构控制中,装置参数固定,刚度是定值或可调节范围小,无法通过主动调节刚度以适应不同的振动工况。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简称MRE)具有良好的动态力学性能,可以实时、可逆、迅速的调节刚度,在结构智能隔震、减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多年来,学者们对MRE智能减振装置进行了深入研究,但主要聚焦于高频结构的单向振动控制。实际上,建筑物受到地震和风振作用
偏心支撑框架将传统框架和中心支撑框架体系的优点结合到一个结构体系中,目的是在强震或者大变形作用下使结构保持较高的弹性刚度和较好的耗能能力。框架通过部分构件的塑性变形吸收能量,减少其它构件的内力,保证结构的安全。然而目前对这种结构形式在连续倒塌方面的研究非常有限,相关规范的规定也比较模糊。本文利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形式的偏心支撑框架抗连续倒塌能力以及框架受损后的抗侧力性能进行研究。
寒冷地区常年温度低于0℃,导致混凝土的制备及运输遇到极大困难,因此在该地区需要寻找一种可以替代混凝土的建筑材料,考虑到寒冷地区存在大量的冰资源,用冰来代替混凝土成为可行的选择。考虑到纯冰的破坏为脆性破坏,不利于结构的安全性设计,本文提出钢管和纯冰的组合构件并通过在纯冰中添加锯末来改善试件的力学性能。研究方形薄壁钢管冰短柱的轴压力学性能是研究其力学性能的基础工作之一。另一方面,纤维复合材料(Fibe
钢结构具有强度高、抗震性能好、易于施工、环保等优势,因此成为大型土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首选结构形式。高强螺栓是钢结构节点重要的连接方式和关键的传力构件,由于应力腐蚀等原因,大跨桥梁中的高强螺栓经常会发现发生断裂并缺失的现象。高强螺栓的断裂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大量螺栓的突然断裂会导致钢结构体系的失稳甚至倒塌。因此及时发现即将断裂的高强螺栓并进行更换,对钢结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研究者对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