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外交传统是指在长期的俄罗斯外交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持久性的、相对稳定的外交特征。 本文通过对俄罗斯的地缘特征、综合实力和民族特性等相对稳定因素的分析,从宏观的、战略的高度,客观地研究了影响俄罗斯外交传统的客观因素。 在地缘上,俄罗斯呈现出地跨欧亚,幅员广、纵深长,邻国构成复杂,属于内海型陆海国家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俄罗斯外交的一般特征,具体表现为:俄罗斯外交周旋的空间大,外交政策转换的概率大,外交运作的重心变化多;重视处理与邻国之间的关系,对不同实力、不同民族宗教的邻国采取不同的外交方略;避免两线或多线作战在俄罗斯外交中地位突出;注重谋取和维护出海口,反封锁外交在俄罗斯外交中占有重要位置等。 对自身国家属性和文化完全不同的认识,决定了俄罗斯在外交理念上的多元和外交流派上的多样性。而俄罗斯民族性格方面所表现出的极端性和矛盾性,使俄罗斯外交理念也具有极端性的特点,中庸在其外交理念中没有地位。在俄罗斯外交理念中,要么是激进超前的理想主义,要么是极端保守的现实主义,俄罗斯外交理念总是在激进与保守、在东方的理性和西方的想象两端摇摆,不偏不倚对它而言是十分少见的。 综合国力上的相对落后性使俄罗斯外交目标受到一定限制,但从俄罗斯外交演进的历史看,俄罗斯对外政策目标的确立与国家实力之间呈现出一种波浪式演进的态势。如果把国家实力作为中轴,俄罗斯的对外政策目标就像价格围绕价值调整一样。当俄罗斯对外政策目标脱离国家实力允许范围时,随着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受挫,俄罗斯会适时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目标,使其对外政策目标更加与国力相协调。 本文对从彼得大帝到苏联解体时期的俄罗斯外交实践进行了实证研究,解析了俄罗斯外交决策的一般传统和外交战略的一般特征,剖析了俄罗斯外交运用的一般策略。 俄罗斯政治体制上的集权特性,使其政治传统具有集权特性。具体表现在:俄罗斯人有顺从专制、崇拜领袖的传统;在政治体制上,缺乏分享权力的机制,教会不拥有世俗权力,政府体制缺乏权力分享机制,外交决策机制高度集权等。政治传统上的集权特性,使俄罗斯外交决策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则个人在外交决策中常常起决定性的作用。外交决策的这一特性,又使俄罗斯外交具有诸多特点。突出表现在:外交的个人色彩浓厚,外交政策的突变性大,秘密外交盛行,外交决策的执行坚决,但常常缺乏灵活性等。 西方为主,兼顾东方的“双头鹰战略”是俄罗斯外交战略最突出的特征。努力融入西方是彼得大帝之后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基本取向,东方(或南方)在俄罗斯外交布局中一直处在次要的位置,西方为主,东方(或南方)为辅始终是俄罗斯“双头鹰战略”最基本的特征。此外,俄罗斯外交战略还具有均势外交与优势外交并举的特点。 俄罗斯有着丰富的外交策略。在注重意识形态与现实政治两手并用的同时,俄罗斯外交始终将现实外交作为俄罗斯外交的根本;抢夺东欧,利用中欧,分化西欧是沙皇俄国时期欧洲外交布局的基本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一模式逐步演变为控制东欧,利用欧洲,分化欧美的新模式。韬光养晦是俄罗斯在国内面临重大挑战时所采取的基本的外交方略。侵邻、控邻多于睦邻是俄罗斯邻国外交的一般特征。避实就虚,适时而动则是俄罗斯外交最常用、也最有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