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参与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这既是国家立德树人任务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培养有担当、有情怀的中国公民的必要准备。培育高中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有助于引导学生生成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了解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方式和规则,积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践经验,提高对话协商、表达诉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统计调查问卷的数据,笔者分析得出当前高中生公共参与主要存在着自主性不强、相关知识欠缺、渠道有限、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制订了“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公共参与意识——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公共参与的理解——整合多方资源,拓宽学生公共参与的渠道——开展模拟活动,提高学生公共参与的能力”的实践策略。首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政治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课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对公共参与的感性认识;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思辨性的议题研讨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以此加深学生对公共参与的理解;再次,努力挖掘校本资源,拓宽学生公共参与的渠道,使得学生能够有机会获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实践经验;最后,逐步扩大范围,鼓励学生将校园民主生活中掌握到的经验辐射到社区中去,通过开展模拟活动,来提高学生公共参与的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策略的实施,给予学生阶梯式成长的空间,也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能有更多的获得感,真正体会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感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进而增强学生的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参与能力,成为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