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同时,它又是一种身心疾病,仅从医学生理指标上已不能完全反映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影响,而生命质量基于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和价值取向等,是对个体对自身生理状况、心理功能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验,它能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希望感和社会支持在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中占有重要地位。科学治疗乙肝应当结合医学和心理学,在常规抗病毒药物基础上配合恰当、合理的心理干预,激发患者内在的希望源泉,提高其对社会支持的察觉和体验,最终实现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的总体目标。研究目的:旨在评估慢乙肝患者的生命质量状况,探讨希望感、社会支持对生命质量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分析心理干预对希望感、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的影响,为寻求科学、有效治疗乙肝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研究一和研究二抽取340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患者自填方式,填写研究者自行编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希望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昆明医学院万崇华等开发的慢性肝炎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CH(V2.0)等问卷。研究三采取自愿参加原则选取36名住院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名。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抗病毒药物基础上同时进行为期8周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则只接受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研究结果:慢乙肝患者的生命质量总体水平比较低,患者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婚姻状况、自我感觉健康状况和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维度的差异;患者的希望感和社会支持水平均比较高,与生命质量两两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希望感在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之间起中介作用;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希望感、社会支持、生命质量均有较大幅度提高,而对照组除了社会支持有小额上升,希望感和生命质量均降低了。结论:慢乙肝患者的总体生命质量比较低,并在人口学资料上表现不同的差异。希望感和社会支持对生命质量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且希望感在社会支持影响生命质量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希望感、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具有积极效果。因此,治疗乙肝,应该从多学科,多角度整体全面评估和诊断,应该在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共性化与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注重提高患者对社会支持的觉知,调动其积极主动性,挖掘潜在的希望源泉,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帮助他们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健康生活,全面改善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