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榆林是我国矿产资源的高度富集区,是我国“十五”期间和21世纪投资兴建的重要能源化工基地,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一方面,为榆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丰硕效益。另一方面,对榆林的农业生态环境也造成破坏,这对原本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恶劣的生态环境反过来又成为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瓶颈”,这对当地经济、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极为不利。正是基于农业生态环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影响,本文对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农业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研究。文章以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外部性、环境库兹涅茨模型等农业生态环境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德尔菲(Delphi)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导言。对选题背景、选题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可能创新之处进行简要分析与概述。第二章研究的相关理论。主要有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外部性理论、环境库兹涅茨模型理论。第三章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在界定生态环境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榆林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具体分析了水资源污染、地质破坏、大气污染、基地建设对居民、动植物的影响这四个方面。并对造成这些污染和破坏的原因进行了解析和归纳,认为主要是以下四个原因:资源开采方式不当,政府GDP导向不合理,地方生态环保观念不强,法律法规不健全。第四章建立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农业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本文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分别确定了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三个子系统各项指标的权重,并对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检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各个子系统层次之间虽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但是一致性比率CR还是偏大,这既有资源的原因,也有环境和经济的原因。第五章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对策。提出资源开发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途径—生态工业园区(EIP)发展模式,并对基地内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对策:转变传统的产业模式,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引入生态补偿机制和排污权交易机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法制建设,强化依法治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