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幸福观现状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如何引导大学生构建理性、科学的幸福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对大学生幸福观进行研究十分必要。中西方思想史上出现了多种幸福观。它们存在着某些合理因素,但也有明显的弊端。直到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出现,我们真正意义上才有了科学的幸福观。其主要内容:社会生活是幸福的前提和基础;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相统一;劳动是获得幸福的唯一手段;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相统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大学生幸福观内容定义为物质观、挫折观、情感观、学业就业观和道德观等关于幸福目标、幸福动机、幸福标准、幸福手段和幸福效果等问题所持的态度观念系统。本研究在参考以往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自身调查问卷内容作了一定程度的创新,比如,此次问卷首创性地将受访者以学历层次划分。在此次幸福观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幸福目标受传统幸福观影响,但男女侧重点不同;大学生的当前的幸福感不高,但幸福预期较高;大学生对幸福具有一定的理性认知,但缺乏实际行动。人际关系不和谐,轻视道德评价对幸福的作用,抗挫折能力低以及拜金和官本位倾向明显是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不良社会氛围的影响,学校幸福观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辅助功能的弱化和自身对幸福的错误认知。在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方面,中西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解决我国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路径思考。哈佛大学的幸福观教育就是其中的代表。其幸福理念的中心思想就告诉我们: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幸福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能力,幸福与痛苦相辅相成。虽然我国幸福观教育存在机制不完善,教育形式缺乏时代特色等问题,但是关于幸福方面的理论成果已十分丰富,幸福教育实践也开始兴起。这些无疑都可以为我国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提供诸多借鉴。总之,幸福观教育是一个体系工程。首先需要加强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幸福观的积极影响,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强化家庭在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辅助功能,当然也要重视个人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