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衡东县是我国南方典型的丘陵县域,对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南方丘陵县域农业发展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以美国著名生态学家H.T.Odum为首创立的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分别评价衡东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在1995年、1999年和2004年的能流、物流的真实状况,输入和输出物质、能量的真实价值,环境资源对社会经济的真实贡献及其农业发展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为南方丘陵县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对政府制定农业发展方针政策具有指导作用。由衡东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分析的结果可知:衡东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投入能值可分为: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不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工业辅助能值和有机辅助能值。1995年、1999年和2004年衡东县的总投入能值分别为:2.37×1021 sej、2.64×1021 sej和3.07×1021 sej,呈上升趋势。自然环境资源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基础,利用能值理论可评估出衡东县环境资源对农业生产的贡献及其真实价值。1995年、1999年和2004年衡东县可更新资源的能值投入分别是:2.20×1020 sej、2.40×1020 sej和2.43×1020 sej,占当年总投入能值的9.27%、9.10%和7.90%,呈下降的趋势;不可更新环境资源的能值投入为1.89×1015sej,分别占当年总投入能值的4.97%、4.47%和3.84%,逐渐减小。工业辅助能值的投入稳步增长,在1995年、1999年和2004年的投入能值依次为:1.06×1021sej,1.16×1021sej和1.45×1021sej,总投入能值中所占比例先减小后增大,分别为:44.67%、43.97%和47.25%;有机辅助能值的投入逐渐增加,依次为:9.75×1020sej,1.12×1021sej和1.26×1021 sej,在当年总投入能值中所占比例先上升后下滑,分别为:41.09%,42.46%和41.01%。对衡东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产出能值分析的结果表明:衡东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产出能值可分为:种植业产出能值、畜牧业产出能值、林业产出能值和渔业产出能值。近十年内衡东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总产出能值呈稳步上升态势,在1995年、1999年和2004年分别为:1.93×1021sej、2.63×1021sej和3.04×1021sej。种植业产出能值逐渐增加,依次为:6.63×1020sej、7.45×1020sej和8.76×1020sej,占当年总产出能值的比例先减小后增大,分别为:34.38%,28.36%和28.77%;畜牧业的产出能值持续增长分别为:1.15×1021sej,1.72×1021sej和1.97×1021sej,分别占当年总产出能值的59.81%,65.53%和64.61%,先增大后减小;林业的产出能值呈逐渐上升趋势,分别为:6.18×1018sej、8.41×1018sej和9.67×1018sej,在当年总产出能值中所占的比例不变,为0.32%;渔业的产出能值呈增加的趋势,分别为:1.06×1020sej、1.52×1020sej和1.92×1020sej,占总产出能值的5.49%、5.79%和6.30%,稳步上升。通过对衡东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分析,建立能值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主要能值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衡东县农业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其发展水平高于中国平均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系统对环境资源的依赖性较小,来自系统外的购买能值的投入较大,且仍呈增加态势;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持续较低,在近几年内呈下降的趋势;环境负荷力相对较高,且逐渐增大;能值密度和人均能值用量均稳步增长。根据衡东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的结论,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其进行调控。一、扩大系统基础能源,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二、加大科技投入量,大力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三、增加开放程度,提高能值反馈率;四、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合理的农林牧渔结构;五、调整辅助能投入结构,减轻环境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