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前人在实验室使用单一染料活性黄(KNR)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种新的染料—活性艳红(K-2BP),从A/O工艺全回流处理印染废水实验阶段往投产使用上的方向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先从宏观上研究比较了不同工况条件下水质的变化,再从微观上探索了污泥内部活性与污泥表面特性以及出水水质的相关性,最后通过分析菌种选择优势菌种,以及对混合染料的降解程度进行分析,进而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图表得到两种工艺的CODcr平均去除率,缺氧段:传统工艺的为56.32%,改良工艺为67.47%;好氧段:传统工艺为72.91%,改良工艺为75.89%,得出改良工艺对CODcr的去除效果更佳2.通过对比两种工艺对色度的去除效果:改良工艺缺氧段为58.11%,传统工艺缺氧段为39.32%;改良工艺好氧段为30.31%,传统工艺好氧段为35.02%。改良工艺缺氧段对于复杂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有比较强的降解能力,而好氧曝气阶段对有机污染物虽进行了降解,但是对于色度的去除率,效果不明显,主要还是依赖缺氧段对有机物的降解,从而使污水的色度下降。3.通过蒽酮-硫酸法与考马斯亮蓝法分别测定了胞外聚合物(EPS)中多糖与蛋白质的含量,多糖/蛋白质的值越小,CODcr的去除率高,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而改良工艺无论是在缺氧段还是好氧段,多糖/蛋白质的值平均值都小于传统工艺;水质越接近中性,多糖/蛋白质的值越大。在改良工艺的缺氧段与好氧段水质接近中性的比例相较于传统阶段更少,如果我们控制好氧段内p H值在一定的范围内,对提高污泥活性有一定的作用。4.利用比浊法分别测定了各反应器中的疏水比率,通过分析实验结果:传统工艺缺氧段中,疏水比率0.51-0.73的范围内,ATP浓度在0.32-0.45mg/L的范围内。CODcr去除率较大;好氧池,当疏水比率在0.48-0.52之间,ATP浓度在0.62-0.73mg/L的范围内,CODcr去除率较大,范围在70.25%-79.13%之间。改良工艺缺氧段,当疏水比率在0.83-0.95之间,ATP浓度在0.72-0.93mg/L的范围内。CODcr去除率较大;好氧池当疏水比率在0.53-0.65之间,ATP浓度在0.65-0.83mg/L的范围内,CODcr去除率较大,最高达到81.32%。改良工艺能在较宽疏水比率范围内能够有比较好的CODcr去除率。5.通过对传统工艺和改良工艺中缺氧段的优势菌种进行筛选分析,得出传统缺氧段的优势菌种为A3,改良工艺缺氧段的优势菌种为C2和C7,其中A3和C7这两种优势菌种可能属于同一菌属,而C2可能属于另外一种菌属;通过对传统工艺和改良工艺中好氧段的优势菌种进行筛选分析,得出传统好氧段的优势菌种为B3,改良工艺缺氧段的优势菌种为D4,两者不属于同一菌属。6.通过紫外光谱分析传统工艺和改良工艺在不同阶段对染料的降解效果,改良工艺中活性艳红K-2BP和活性黄KNR两种染料有机物的显色基团氮氮双键发生断裂,致使染料有机物被降解小分子有机物,而这类小分子有机物本身具有萘环或者苯环等结果,随着苯环或萘环被进一步降解断开,使其特征吸收峰不明显或者不再出现,此时,因为偶氮键也受到裂解,所以在使染料废水的色度去除率等方面表现的处理效果优于传统工艺;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传统工艺与改良工艺在不同阶段对染料有机物的去处效果,改良工艺在对有机物的降解方面表现的更好,对不饱和官能团有机物的去处较彻底。综上所述,在多加一种染料活性艳红K-2BP的前提下,使用改良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的效果依然优于传统A/O工艺,并且污泥的表面特性与污泥微生物内部活性以及工艺的出水效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