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中的历史——中学历史教科书与历史叙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t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选取了建国后的中学历史教科书这个相对清晰的考察外延,以其发展演变作为纵向知识背景;又重点以1956年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为横向切入点,探讨一部教科书形成中的具体决定因素;进而在这个点面结合、粗略勾勒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图像轮廓中,还原其相对稳定的内在形成机制,即探讨中学历史教科书编撰本身,并加以延伸.这是该文的基本思路和结构框架.其具体的展开,则依据了以下叙述逻辑:外部社会环境制约和左右着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即使在建国后相对和平和安定的环境里,政治和社会形势的变动也都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留下了烙印.该文主体的第一部分即对这一时间段内中学历史教科书进行"编年史"式的追述,并凸现了这些"变动"与"烙印"的结合点,从而重温了"不同时代环境形成不同的历史教科书"的命题.1956年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在这部"编年史"中具有典型意义.作为建国后第一部成熟的"统编"教材,它在建国至今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中学教科书中都可称为"典范".不仅于此,这套教材对历史教科书的一般形成机制同样具有提示意义,这一点主要是在该文的第二部分通过对这套教材中的历史意识和史学意识的探讨展开的.通过将中学历史教科书"史学化"就能够为其提供一个更为开放和一般的观察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该文对1956年中学历史教科书所包含的历史意识和史学意识的探讨,意在为从观察"历史中的历史教科书"到"历史学中的历史教科书"提供过渡.该文的第三部分是对"历史学中的历史教科书"命题的展开,这主要由历史编撰问题切入,并在相当程度上借用了"历史叙事学"理论.这一部分继续以1956年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为基本的文本依据,并兼顾了前后流变与比较,归纳了中学历史教科书符合于历史叙事的若干一般特征:对历史的简化、对历史的选择、对历史的组织、故事化的历史并赋予故事以意义.同时将中学历史教科书作为一种特殊历史叙事形式,注意挖掘其独特性:极端简化的历史、集中选择的历史、精心构建的历史、生动具体的故事和独特的意义赋予方式.通过这种层层深入的探讨,该文事实上遵循了从表象到内理、从复杂到一般的思维逻辑,即从多变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还原其相对不变的一般状态,进而对变化本身做出深层解释.从历史研究到史学史反思,也基本反映遵循了大致相同的思维逻辑;而这种将历史简单化的方法又恰恰是人们认识和叙述历史的一般模式.
其他文献
近五百年来,淮河流域灾害不断,给流域百姓生产、生活等带来了诸多的影响.该文以淮河流域中游皖北地区为中心,对明至民国时期淮河流域的灾害环境,以及灾害环境下的人地关系进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桂苑笔耕集》是唐朝新罗国宾贡进士崔致远在淮南高骈幕府时所作公私文书的部分汇编,此书和两《唐书》、《资治通鉴》等唐代史书相比,在资料性上更为原始,对研究晚唐史事,特别是
当今,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居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并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性问题.本文尝
本文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档案、史料,从综述、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与宗教等四个方面,研究了近代西藏昌都地区的社会.在综述篇,报告论述了清代以迄辛亥鼎革之昌都、民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意识,强调多元的和谐、异质的协调与对立的消解,于有限中呈现无限,无限而又回归有限,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圆融。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表现,博大精深,意
该文从政治文化的学术角度切入,旨在探究蕴含在清官问题中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内涵。大传统尤其是正史系统中的清官主要是以循吏为主体的一部分官僚,在整个官僚群体中数量极少,实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转运司是古代主要负责征收、转运赋税的财赋机构。转运司自建立后,无论在唐、五代时期,还是在宋、元时期,都在军事战争、国家物资供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四部分对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