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铁路双层结合钢桁混合刚构桥震时桥上行车安全性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20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藏铁路是我国西部地区对外运输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至今为止人类工程建设史上最具难度的铁路工程。川藏铁路跨越区域广,穿越多条高烈度地震带,沿线存在多座近断层或跨断层的桥梁,地震活动对川藏铁路沿线桥梁及桥上行车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因此,针对川藏铁路进行地震作用下桥上行车安全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川藏铁路某座双层结合钢桁混合刚构桥,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精细化的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振动分析模型,分析了多种地震类型、多种地震强度作用下双层结合钢桁混合刚构桥不同位置的振动响应规律,研究了不同地震强度、不同车速下的桥上行车安全性。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内置嵌入”、“Tie连接”及“MPC刚臂连接”多种方式精准模拟了组合桥梁中多个钢部件与混凝土部件的连接,按照所生成的随机不平顺曲线,利用ABAQUS-Python二次开发修改钢轨网格节点的空间坐标,施加了轨道随机不平顺,选取弹簧单元对列车一二系悬挂进行了精确仿真;基于二次开发建立了钢轨与桥梁之间的批量扣件,采用法向压力过盈表及静-动摩擦指数衰减公式设置了轮轨赫兹接触;通过静转动技术及加长桥外钢轨的方式解决了列车桥梁自平衡等关键问题;最终在ABAQUS中建立了精细化的列车-轨道-桥梁分析模型。(2)自编表格生成设计反应谱,在此基础上,结合结构自振周期从PEER地震波网站下载实测地震波,并用Seismo Signal软件对地震波原始数据进行了后处理;同时在SIMQKE_GR中生成人工地震波;最终得到用于本次研究的地震波数据。(3)采用加速度输入模式进行结构地震响应计算,得到了该双层结合钢桁混合刚构桥的地震响应规律;结果发现,桥梁横向、纵向最大加速度响应均出现在第二跨跨中,最大竖向加速度出现在第一跨跨中;第一跨跨中水平动位移最小,而竖向动位移最大。(4)与规范限值相比,列车过桥引起的桥梁加速度及振幅很小,且不同车速下桥梁响应差别较小。当无地震作用时,列车上桥后脱轨系数会增大,且车速对列车最大脱轨系数的影响显著;地震作用下会使列车脱轨系数显著增大,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大,最大脱轨系数随地震强度的增长速度也越快。列车轮重减载率在上下桥时会突然增大,列车最大轮重减载率与车速呈正相关。当有地震作用时,轮重减载率对车速更加敏感,地震作用下的列车以160km/h、200km/h时速下桥时会出现轮轨分离现象。(5)在无地震作用情况下,列车各节车厢的加速度响应没有明显差异。车体的加速度响应与车速呈正相关,且车速越快,车体加速度对车速越敏感。地震车桥计算结果发现,地震作用会改变桥上行车时车体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地震作用下的车体振动加速度响应对车速更加敏感,车体最大振动加速度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增长。当地震强度为0.20g,车速为200km/h时,车体的横向加速度峰值已经接近限值0.10g,而车体的竖向加速度峰值已经超过限值0.13g,从车体加速度的角度出发,当地震强度达到0.20g时,列车应当以低于200km/h的时速过桥。
其他文献
目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是一种冠状动脉病变诱发的心肌缺血缺氧性疾病,其发病快、病程短、病死率高。临床上常采取的治疗手段与治疗药物疗效欠佳,且存在一些诸如心脏毒性,静脉给药不足或技术不成熟等的问题,MI/RI患者死亡率仍然很高。因此,寻找一种更高效的治疗药物,对于缓解缺血、提高患者生存率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岩溶地区地质构造较为特殊,岩溶发育复杂,溶洞分布具有数量多、交错重叠的特点。在这些地区进行建设的隧道往往埋深较大,周边岩层地应力较高,加之深层岩层中岩溶的发育,使得隧道周边岩层的完整性比较差,强度比较低,岩层裂隙中的水压也比较高,隧道常常无法避免的要近接溶洞,甚至穿过溶洞,面临着极高的建设风险,突水突泥事故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岩溶隧道施工中最严重的灾害之一。本文借助离散-连续耦合模型对隧道和溶洞之间
城市空气污染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难题,它不仅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有负面影响,还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空气污染的形势更加严峻。环境空气质量预测是环境空气质量管理方法和空气污染防治的重要环节,目前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测方法有统计学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两大类预测方法。由于预测所用数据呈现高维非线性的特点,用
生长棒系统是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onset scoliosis,EOS)治疗中最常见的临床应用器械,然而,在它的服役过程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磨损和腐蚀,影响了生长棒的临床应用。通过在金属生长棒表面制备具有良好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的薄膜,可以提高其耐磨耐腐蚀性能,从而减少植入物的磨损和腐蚀导致的并发症,促进生长棒的临床应用。氮化钛(TiN)薄膜是一种具有高硬度、良好的耐腐蚀性及生物相容性的薄膜,
随着山区铁路运输网规模的不断扩增,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铁路对山区声环境敏感区的噪声影响问题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尤其在声环境敏感区种类繁多且较为脆弱的山区,铁路噪声的控制更为严格。而铁路对声环境敏感区的噪声影响与线路位置关系密切,因此,在铁路线路方案设计与比选阶段,应从减小噪声影响角度出发,构建低噪线路设计方案优选方法,合理确定对声环境敏感区影响最小的线路设计方案,从而有效减少山区铁路对周边声环
在我国的西部地区正规划和修建多条铁路线路,地区的特殊地质构造和隧道超大埋深造就了许多高地温隧道。隧道的高温使洞内环境温度超过了人体与机械能够正常作业的温度,使隧道施工难以继续,也使得铁路在运营面期临一系列安全风险。本文以拉月隧道和桑珠岭隧道两条典型高地温隧道为研究对象,以隧道通风为主要手段,针对各隧道不同的气候与地质特点,采用理论研究与编程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采用不同通风方式及其他辅助
自由面条件在岩体爆破中对爆破效果所起的积极作用早已成为爆破界的共识,利用自由面增大破岩效率、减小爆破振动一直是爆破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自由面条件对爆破效果影响的机理尚未有专门、系统的深入研究,因此进行自由面条件对爆破效果的影响研究,有利于爆破理论和爆破设计的发展与完善,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采用动力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自由面条件对爆破效果中裂纹扩展、破碎效果和爆破振动的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成长,城市人口的不断扩张,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轨道交通建设成为缓解交通压力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步入了建设高峰期,多条线路间交叉穿越的问题不可避免。而如何保证新建隧道在穿越既有线路过程中既有隧道的运营安全,成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重叠下穿既有2号线为工程依托,在查明该工程所处位置工程地质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因素改变
白垩系红砂岩是浩吉铁路阳城隧道隧址区的典型地层,在卸荷作用下存在剪胀、软化特性。但目前既有的隧道围岩弹塑性理论在描述其剪胀、软化性质方面仍不够完善,导致相关解析解难以准确反映实际工程中的围岩变形情况。另外,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喷混开裂、钢拱架弯曲等问题,对支护结构体系的柔性提出了较高要求。采用基于“柔性支护控制理念”的分阶段变形控制是不错的思路,但目前尚未存在利用分阶段施作特性的支护设计理论方法。
2019年4月7日,四川省冕宁县腊窝乡山上森林突发火灾,大火持续了9天9夜,并在火烧迹地的华岩子沟于2019年7月4日,因集中强降雨而暴发首次泥石流,该泥石流冲出物多为灰烬及碎块石,沿途铲刮,破坏当地居民饮用水源,摧毁大面积耕地及农作物,并冲断了下游村落唯一的通村公路,直接对老腊窝乡政府及腊窝中心校构成威胁。本文以四川省冕宁县华岩子沟发生的火后泥石流为典型实例,通过对火烧迹地开展现场地质勘察、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