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仅仅受到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资源总量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还受到这些资源配置情况的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已深深地打上了土地的烙印。以土地保增长、以土地促工业化和以土地促城市化的土地发展模式,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有现象,土地资源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18亿亩耕地红线”所带来的外部土地供给约束也日渐凸显,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政界和学术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从宏观经济层面来讲,防止经济大幅波动、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一直以来都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焦点。关于我国的经济波动,大多数学者都是参考和借鉴国外已有成熟理论体系而展开研究的,如从技术冲击、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总需求、金融冲击及经济不确定性等不同角度探讨经济波动的原因。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和市场环境不同,土地资源在我国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地方政府能够通过调整土地资源配置来达到间接调控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因此,关于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它不仅能够丰富土地资源错配和经济波动的理论研究,还能为我国平抑经济波动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方面深入探讨了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并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对土地资源错配影响经济波动的理论机制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讲,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是不同的,土地资源错配在短期内可以有效减缓经济波动,而在长期内,土地资源错配则会加大经济波动。(2)由于经济波动的空间传递效应、土地资源错配行为的示范效应和土地资源错配行为的虹吸效应等效应的存在,使得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具体而言,通过经济波动的空间传递,本地区的土地资源错配会对邻近地区的经济波动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通过土地资源错配行为的示范效应,本地区的土地资源错配会对邻近地区的经济波动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通过土地资源错配行为的虹吸效应,本地区的土地资源错配会对邻近地区的经济波动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错配可能发生跃升而导致经济波动出现非线性特征,因而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存在着非线性门槛效应。当一地区的土地资源错配程度较低时,土地资源错配增加会减缓该地区的经济波动,相反,当一地区的土地资源错配程度较高时,土地资源错配增加会加剧该地区的经济波动。其次,依据土地资源错配影响经济波动的理论机制分析,分别构建相关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影响。(1)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短期内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但长期来看,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短期内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负向影响,主要通过降低密度边际波动与扩展边际波动来实现,长期内对经济波动的正向影响,主要通过增大密度边际波动来实现。(2)构建空间自滞后模型实证分析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空间溢出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不同等级城市间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土地资源错配会对经济波动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通过降低密度边际波动来实现;在三类不同等级城市间,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空间溢出效应不尽相同,在自上而下的空间溢出效应中,并不是每类高等级城市都对低等级城市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而在自下而上的空间溢出效应中,每类低等级城市都对高等级城市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同等级城市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则并不显著。(3)构建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非线性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当土地资源错配程度较低时,其对经济波动表现为减缓作用,且主要通过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和服务业发展水平间接减缓该地区的经济波动,相反,当土地资源错配程度超过一定门槛值时,其对经济波动则表现为加剧作用,并主要通过抑制城市创新能力和服务业发展水平来实现。以上实证结果表明,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理论机制分析得到了充分验证。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积极推进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制定土地出让政策及实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土地政策等方面就如何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出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