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态是语言与思维的基本范畴之一。情态的研究遍布各个领域如哲学、逻辑学以及语言学,而且各个领域从不同的视角对情态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和调查。其中,语言学领域对情态的研究最为丰富和深入。在语言学方面,研究者们也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情态进行阐释,如语法、语义、语境及语用等各层面。尽管研究者们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情态进行研究,但并没有提出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框架,所以对于情态的本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维索尔伦在语用学会议上提出了语言学顺应理论(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顺应理论的提出为阐释英语情态奠定了理论基础。语言顺应论指出,人们在使用语言时要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做选择,来顺应一定的交际目的。在顺应综观的视角下,交际者要对语言形式、社会文化及认知情感等进行顺应来促进语言交流。本文以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理论为基础,对情态进行阐释,进而探讨顺应理论在英语情态动词使用中的运用。首先,对顺应理论中语言的三个特性,即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进行解释,由此概括出语言的使用是不断做出选择的动态过程,而这些选择建立在使用一定高度灵活的策略和原则基础上,以满足交际需要。情态动词的使用就是为了满足交际者所表达的态度和情感。本文主要对情态动词与顺应理论进行研究解析,表明情态动词对语言、社会文化、及心智因素的顺应。具体在语言本身顺应方面,本文着重对情态动词的否定形式进行研究;在社会文化方面,交际者选择情态动词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这一选择过程,本身就是在顺应语境;最后,在心智方面,交际者会在某种特定动机的促进下选择合适的情态动词,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于是在分析研究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情态动词的使用就是在高度灵活原则和策略指导下,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该理论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途径对语言的使用进行考察,并以下述理论假设为基础:使用语言必须包括连续不断的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是由语言内部(即结构)的同时也/或者是语言外部的原因所驱动的,并且可以出现在语言形式的任何一个层面上。语言选择与语言使用中的语境相关成分是互为顺应的,语言顺应语境,或语境顺应语言或两者同时顺应。因此语言选择与语言顺应可谓“形影不离”,选择与顺应是辨正的统一,选择是手段,顺应则是目的和结果。人类之所以能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做出选择并实现顺应是因为语言具有三种基本特性: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与顺应性(Adaptability)。本文用语言顺应理论来阐释英语情态的使用现象,不仅丰富了情态的理论基础,而且为情态的使用提出了建设性的理论框架和模式,可以丰富顺应理论和情态动词的理论研究基础,对情态动词的学习和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