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蛋白偶联受体(Guanosine bindin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GPCRs)作为最大的受体超家族,控制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并主导各种主要生物效应,对其进行研究有重要的意义。鱼尼汀受体(Ryanodine Receptor,RyR)作为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中的一员,广泛的分布于鳞翅目昆虫体内,是重要的杀虫剂靶标。由于哺乳动物体内也存在鱼尼汀受体,且鱼尼汀受体杀虫剂对哺乳动物的安全性机理尚不清楚。为研究鱼尼汀受体杀虫剂的选择性机理,并为设计出选择性更好、安全性更高的鱼尼汀受体杀虫剂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运用同源模建的方法,以人2型鱼尼汀受体作为模板构建出烟蚜夜蛾鱼尼汀受体。将33种双酰胺化合物分别与模建的烟蚜夜蛾鱼尼汀受体和人2型鱼尼汀受体进行分子对接研究,通过对接打分函数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相互作用机理的差异性进行了讨论。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运用同源模建的方法,将人2型鱼尼汀受体(Human Ryanodine Receptor 2)作为模板,构建烟蚜夜蛾鱼尼汀受体(Heliothis Virescens Ryanodine Receptor),并进行分子动力学实验。然后通过Ramachandran图对所建模型进行分析,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与合理性。2.将33种双酰胺类化合物与模建的烟蚜夜蛾鱼尼汀受体进行分子对接实验,对接打分函数与实测生物活性相吻合,验证了所构建鱼尼汀受体模型的合理性。对接研究中高得分双酰胺化合物相对于低得分双酰胺化合物,拥有更强的“π-π堆积”作用以及更强的氢键作用,吡啶环在参与对接的化合物分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将以上33种双酰胺类化合物与人2型鱼尼汀受体进行分子对接研究,对接打分结果表明以上化合物对该受体活性均较低,主要由于化合物与人2型鱼尼汀受体氢键作用与“π-π堆积”作用均较弱。本论文研究结果为开发作用于鱼尼汀受体杀虫剂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