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世界范围内农产品质量危害事件普遍发生的问题,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指出,农产品“柠檬市场”是危害事件发生的基础,而“柠檬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目前全球范围内普遍采用法律、法规及政府推进手段,以建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信息系统来降低和消除信息不对称,然而在实际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导致运行效果不尽理想,主要体现在:农产品质量信息对消费影响的原因分析不够准确,其衍生结果是信息系统建立、运行主体不明确,其相应的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应对机制效果不佳;信息资源空缺限制了信息系统的运行价值。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出口优质枸杞的重要基地,其发展规模以及销售市场对柴达木枸杞提出了质量信息系统建立需求,目前这一需求还没有得到实际解决。基于以上问题和需求,本文分别采用历史分析,问卷调查,演绎推理的方法,进行了农产品质量信息对消费影响的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市场经济学原理和演绎推理的方法进行了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应对机制的探索。在柴达木枸杞质量信息系统建立实践中,以绿色食品标准对影响柴达木枸杞质量安全的资源环境因素和生产环节因素进行了全面系统调查,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定点监测、模拟实验的方法对影响枸杞质量安全的6种土壤重金属质量水平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对其中关键因素土壤镉进行了积累风险预测,对土壤砷进行了迁移规律探索。本文最终取得以下研究结论和建立结果:1.消费者错误选择继而发生农产品危害的原因是产品信息缺失,其中商品经济时期消费者没有参加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与产品信息存在天然隔离是信息缺失的根本原因,信息误导和消费者盲目选择继而发生农产品质量危害是衍生问题。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市场环境中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的建立、运行、监管思路。2.对研究区两个枸杞品种的不同采摘期鲜果进行了品质评估,产品鲜果均有优异的内在品质和外观性状表现,不同采摘期品质存在显著差异。3.完成了研究区多年耕种地和新开垦地影响枸杞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两块地产品在种植环节所使用农药、肥料均属于无公害产品允许使用范围,以无公害标准衡量,产品不存在安全风险;以绿色标准衡量,部分农药、肥料不属于允许使用范围,如果要生产绿色枸杞,则要改良农药、肥料施用措施。以小尺度调查统计研究区枸杞种植基地土壤重金属Zn、Pb、Cu、As、Cr、Cd质量水平,依据无公害标准和绿色标准以内梅罗指数法分别计算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580亩多年耕种地为0.6和0.9,处于清洁和尚清洁水平;新开垦地分别为0.5和0.7,处于清洁水平。4.多年耕种地土壤重金属Zn、Pb、Cu、As、Cr均达到绿色食品产地限量标准,但Cd只能达到无公害食品要求,达不到绿色标准,成为该田块生产绿色产品限制性因素。灌溉水源诺木洪河水Cd检测值极低,可以满足绿色产品生产。每年有大约3444 mg/hm2重金属Cd随肥料、农药输入到农田土壤中,且外源输入的Cd在土壤中具有积累效应,原生地土壤是清洁的,能够满足绿色食品种植要求,但如果继续这种耕种模式,76年后有可能突破现行绿色标准。5.对新开垦地土壤As进行了4年动态监测,认识到灌溉农业对土壤As含量存在迁移影响,其影响结果是土壤As空间分布趋于均匀,全田逐渐达到绿色标准,虽然有农业输入影响,但在灌溉农业影响下土壤As存在迁移效应,并没有在土壤中积累,长期预测土壤As质量能够保持绿色产品生产条件。6.研究区枸杞种植基地新开垦田在农艺措施改良后可以达到绿色枸杞生产条件,具备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建立价值,最终以绿色标准为产品质量标准进行质量安全信息系统建立,并实现网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