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目的是解决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实问题,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将以往的课堂教授为中心转变为实践操作为导向。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其核心是推进学生的理论学习跟实践工作相结合,使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相吻合。近些年,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得到众多学校的认可,他们开始投入人力物力来进行这一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的拥有专业技能的毕业生开始大量输送到各企业内部。不过,与此同时,伴随着工学结合模式的发展和深入,它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的显现出来,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校的职业教育、伤害了企业的参与热情,更是阻碍了我国整体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 由于我国的工学结合起步较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使工学结合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外部环境以及校企双方合作过程中都存有一定的问题。比如企业与学校的契合度不够,政府政策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处于供大于求这一现实情况下,企业招聘人才相对容易,将与学校合作培养学生视为负担,这就形成了学校单方面热情,企业冷淡的局面,这些现象都成为工学结合良好发展的障碍。除此之外,很多中职学校的工学结合中,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方式也比较简单,比如:企业“冠名班”培养学生,在开学时与学校,学生达成协议,但很多企业并不参与学生2年的在校培养,学生毕业实习时企业难以消化所有实习生,“冠名”流于形式;或企业仅仅给学校提供资助,或者与学校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等,相对来说合作方式简单,内容单一。 这些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是由于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比较复杂。从学校角度来说,它们考虑更多的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如果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对于企业来说,则是希望以这样的模式为自己带来更多的人力资源,甚至是廉价的劳动力;而对于学生来说,怎样让自己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能够尽早的融入社会、谋得职位才是他们考虑的重点。为了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能够保证三方的利益共赢,中职学校有责任多途径探索这一模式,在实践中化解现在存在的种种问题。 在本文中笔者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法,开展对河北经济管理学校不同专业的工学结合的现状,实施情况与效果进行调研并加以分析,客观反映工学结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几种典型的工学结合模式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影响工学结合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通过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提升有效性的建议与对策。 本文研究的主要是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调研、分析现有工学结合模式的实际效果; 第二,探究现阶段工学结合模式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深层次原因; 第三,提升工学结合有效性的建议与对策 通过研究河北经济管理学校工学结合实施情况,分析中职教育工学结合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对我国中职教育工学结合实践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提升有效性的研究会使学校和企业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保证这种合作模式的长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