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系统地发掘、收集和整理原始文献和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对20世纪中国原子分子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力图从整体上厘清其发展的基本脉络,较为客观地反映其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和基本特点。
本文的要点如下:
1、对1918年至1935年间我国学者在原子分子物理学领域发表的论文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得出了该时期中国学者研究工作的一些特点;分析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物理系以及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在原子分子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对吴有训、吴大猷和严济慈在这三个研究群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别进行了论证,同时论述了这些研究工作与中国物理学“学术独立”之间的关系,认为这些研究对中国物理学走向“学术独立”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为中国科学的“学术独立”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2、分别从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材情况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原子分子物理学方面的高等教育情况。在20世纪上半叶,分别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的物理系进行了重点分析;在20世纪下半叶,主要选取吉林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等作为考查对象,分别介绍了其培养原子分子物理学专业研究生的情况;同时分析了1952年的“院系调整”对我国高校原子分子物理教学方面的影响。
3、分析了国家“科技规划”和钱学森等科学家对我国原子分子物理学发展的影响: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对于原子分子物理学科发展的讨论以及中国原子分子物理学科发展战略形成的过程。
4、分别从原子分子物理学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专业委员会及学术刊物的创立分析了原子分子物理学科在中国的建制化过程,指出了国家需要、“科技规划”、学科建制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原子分子物理学在中国建制化的主线,即从开展相关的研究和教学活动,到被纳入国家科技规划,然后才得以设置研究机构、创办专业刊物、开展学术交流,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同时着重分析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波谱与原子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中国原子分子物理学研究项目的资助情况。
5、对20世纪下半叶中国科学家在原子分子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初步的疏理;论述了我国原子分子物理学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特点,同时分析了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