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肝癌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肝癌,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左右。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男多于女。肝癌发病隐匿,早期无临床症状,发现时多已界入晚期。因此,合适的动物模型对肝癌发生发展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转移相关基因(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s,MTA)蛋白是ATP依赖的核小体重建和组蛋白去乙酰化核小体复合物(NuRD)的组成部分,与肝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密切相关。其中MTA1是MTA家族的奠基者,具有多个蛋白激酶的磷酸化位点,提示该蛋白质可能通过影响信号转导途径发挥其功能。虽然目前的研究已肯定MTA1与肝癌转移相关,但MTA1在肝癌发生发展中各个阶段的具体机制和病变的相关程度尚未明确。本研究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既往研究显示MTA1在原发性肝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MTA1高表达的肝癌病例预后明显差于低表达组,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临床与相关的实验研究资料也需进一步扩充。为了明确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MTA1与病变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目的建立联合二甲基亚硝胺(DEN)/四氯化碳(CCl4)/乙醇诱导的BALB/c小鼠肝损伤动物模型,观察分析MTA1在建模过程中表达的变化及可能的意义。方法1.采用联合二甲基亚硝胺(DEN)/四氯化碳(CCl4)/乙醇的方法诱导正常成年BALB/c雄性小鼠,对不同时期的实验动物取材,行HE染色观察肝脏病变情况,并观察和记录在造模过程中小鼠其他脏器的变化。2.提取不同时期肝脏病变样本的总RNA,利用RT-PCR检测小鼠病变肝脏组织不同时期mAFP、MTA1的变化情况。3.在造模第150天时,选取合适的病变部位行电镜检查,透射电镜下观察病变肝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4.使用特异性的MTA1抗体对不同时间肝脏病变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MTA1在肝脏病变部位的表达情况。结果1.在第60天,第90天,第120天,第150天时给药小鼠依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肝炎(肝脏小叶汇管区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出现增生,炎细胞浸润)、肝纤维化(炎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多见)、肝硬化(假小叶形成)和肝癌(细胞异型性明显)的表现;在病变过程中其他脏器的改变符合肝脏病变时应有的对应表现,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小鼠眼部、胰腺亦发生了病变。2.随着小鼠病变的发展,mAFP的表达量从小鼠给药60天后出现并呈增加趋势,提示该小鼠模型为AFP分泌型肝癌模型,与人类原发性肝癌病变特征类同;MTA1的表达量在给药60天后亦呈增加趋势。3.透射电镜下,造模第150天时小鼠肝脏病变的超微结构,如细胞核形态不规则,有的核膜呈扭曲状,有的呈海绵状,核仁明显增多增大;可见瘤巨细胞,其核仁多、大而明显,核分裂像明显;符合肝癌的超微结构的改变。4.对小鼠肝脏病变组织行MTA1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在肝脏病变加重的进程中,MTA1的表达量逐渐增加。而且我们发现了两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肝脏炎症严重时,MTA1的表达量较正常肝组织多,提示MTA1可能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其次,在肝硬化病变期,MTA1主要在胞质中表达,这与前期的研究结果很不相同。结论1.成功构建了联合二甲基亚硝胺(DEN)/四氯化碳(CCl4)/乙醇诱导的BALB/c小鼠肝癌动物模型,此模型病变特征与人类肝癌的病变特征相仿。2. MTA1在小鼠肝脏病变中的表达量逐步增加,且在肝硬化期主要在胞质表达,MTA1在肝脏病变中表达量和部位的改变提示我们MTA1可能在肝脏肿瘤形成的全程均具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