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方言是统称咸镜方言和六镇方言的大方言圈之一,早先由于地缘政治位置,成为与中心地区语言隔阂较大的语言,不仅保守性强,而且存留着大量质性要素。这种异质性要素之一就是中间辅音的存留,包括东北方言的方言型中出现的“(?),(?),(?)”在中世纪文献中标记为“o,(?),△”,在现代国语中已经弱化和淘汰。标准语“(?)-(?)(粉),(?)(?)(袋),(?)(?)(株)”在东北方言中表现为“(?)(?),(?)(?),(?)(?)”形态,此时表现的“(?)”就是中间辅音。这种中间辅音的保留与淘汰现象,成为对方言圈进行划分以及对中世纪国语的辅音体系进行相关整体解释的契机,同时,也成为再建古代国语辅音体系历时变化的契机。尤其中间辅音“(?)”在东北方言中保留的尤其多,对于“(?)”的解释也存在很多见解,如:它是体词的尾音,它是为了避免母音冲突而插入的音等很多学者们的观点各异,在众多观点中近年来逐渐将焦点放在与“(?)”尾音体词之间的相关性。在现代国语中作为化石型存留的“(?)”尾音体词在中世纪文献中表现突出,预计比目前为止推算的80多个语词更多。目前方言型中出现的中间辅音“(?)”的固形看做“(?)”尾音体词。本文将对于这种见解的确认过程作为出发点。首先,第二章内容涉及对中间辅音“(?)”的分析过程和针对[k]音的音韵环境与音韵史,接着以相同的方法讨论“(?)”尾音体词,重点了解两个音素的关联性。两个音素除了类似环境、主要源于母音或有声音之间的环境相似性之外,还具有方便相互置换的调音位置上的近似性,足以说明其亲缘性,但“(?)”音变成“(?)”音的说法需要进一步验证,于是在第三章中围绕着正音资料、根据汉字的再建资料、与阿尔泰语系的再建资料等进行进一步分析。[h]音作为一个音是否具有稳固的地位,这一问题仍然是讨论的焦点,但越接近古代辅音体系,其地位表现得越不稳定,从这种层面将对其进行整理。同时,对于强调东北方言之间亲缘性的东南方言、西南方言与中间辅音“(?)”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济州方言进行比较。归纳正文中引出的小结论并做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