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激发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长期性能的研究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混凝土的耐久性是决定工程结构构件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世界范围内各国因混凝土耐久性问题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均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其中因钢筋腐蚀受到严重威胁约占八成。普遍认为氯离子是导致结构侵蚀破坏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在含氯环境下的抗腐蚀性能,开发更耐久的可替代普通硅酸盐水泥(OPC)的材料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兴趣。碱激发材料具有CO2排放量低、快凝早强、耐化学腐蚀、耐高温等优点,其原材料是粉煤灰、矿渣等硅铝酸盐固体,是在碱性条件下激发原材料活性得到一种具有胶凝性能的绿色环保建材。基于本课题组已有的研究,本文展开了对碱激发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长期性能的研究,研讨了不同影响因素(矿渣掺量、水灰比、Na2O含量和砂率)下宏观力学性能、微观产物晶相情况、产物的聚合度、微观孔结构等的发展规律,同时采用最能反映真实情况的自然浸泡法和试验操作相对简单、周期短的电加速氯离子迁移法(RCM法)对碱激发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性能进行评估,并建立起两者方法的定量关系,为实现碱激发混凝土的耐久性寿命预测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不同影响因素对碱激发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影响较为明显,随着龄期延长至两年,所有配比的抗压强度都趋于平缓,对于长龄期的抗压强度,不同影响因素对其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大体一致,除矿渣掺量100%(SL100)、水灰比为0.4(W4)、Na2O含量为4%(N4)出现了强度倒退的现象外,其余配比仍处于持续碱激发反应状态,强度缓慢增长。自然浸泡法和RCM法所测得的氯离子系数虽然在数值上有差异,但整体趋势与变化规律均有较好的相关性;两种方法表征出的早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均随着矿渣掺量、碱含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降低;随着龄期的延长,各个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对碱激发混凝土的性能发展趋势降低,SL100和W40在28+365d时氯离子系数略有增大,这与强度倒退相对应;掺量适中的W45、N5表现出更优的性能发展;略有不同的是,28+730d时SL100的碱激发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表现得更好些,但与SL70相差甚小,几乎相同;而砂率的影响自始至终无明显规律。矿渣掺量、水灰比和碱含量是影响氯离子传输的重要因素。此外,除W50早期的抗氯离子侵蚀性能不如OPC外,其他配比在相同时期的氯离子系数要比OPC好两倍以上。对比自然浸泡法和RCM法所得结果发现,不同影响因素下的碱激发混凝土均对时间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通过引入老化系数,并对两组数据进行修正后拟合分析可知呈线性关系发展,成功建立起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一旦已知某一配比的老化系数和初始扩散系数,便可以通过RCM法和该定量关系唯一确定出任一浸泡t时刻的自然扩散系数真实值,进而克服自然浸泡法操作过程繁杂、周期长的缺点,同时可为实现碱激发混凝土寿命预测模型提供参考。FTIR和XRD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矿渣掺量的增加,波数频率依次降低,体系聚合度降低,这与粉煤灰的后期持续碱激发反应有关;除SL100外,衍射角位于15°~40°左右衍射峰变宽,这与反应生成的水化硅铝酸钠(N-A-S-H)和水化硅铝酸钙(C-A-S-H)有关,表明其抗氯离子侵蚀性能加强。随着水灰比的增大,产物中的部分硅氧四面体、铝氧四面体的结构的发生变化,导致抗氯离子性能下降,这与宏观性能规律性吻合;随着龄期的延长,N4、N5和N6的聚合度和反应产物均趋于稳定,说明该影响因素效果逐渐变弱,这与宏观性能表征一致。此外,在OPC中存在一种具有较强结合氯离子能力的Friedel盐,对氯离子的绑定测试影响较大,而碱激发材料体系中并无此盐,故普遍认为碱激发材料的氯离子绑定能力较弱,可以忽略不计。另外,通过氮气吸附试验可知,碱激发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性和力学性能还与基体的累计孔体积、孔径分布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总吸附量越多,说明基体内部孔隙越多,但由于“墨水瓶”状的孔结构以及细颈的管状孔结构的影响,也可能使得体系表现出较高的性能优势。
其他文献
现实工程中的塔楼结构往往并非单塔楼结构,而是多塔楼结构。作为一种底盘相连、上部独立成栋的特殊结构体系,多塔结构的地震响应情况与常见的单栋建筑截然不同。塔楼之间通过底盘发生耦联振动,结构受力十分复杂。我国高规中,对多塔结构的抗震设计做了一些简单的规定,但由于目前对多塔结构的研究分析尚不成熟,存在很大的不明确性,故在对于多塔结构的抗震分析方法和抗震措施未作出明确规定。目前的塔楼结构工程大多为2个塔楼,
众所周知,混凝土在三向压应力作用下,其强度,弹性模量将会提高,塑性和韧性性能也将大大改善;而且随着侧压力的增大,性能改善得更加明显。钢管混凝土结构中,钢管对核心混凝土形成三维约束,即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紧箍作用,提高了核心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使得钢管混凝土结构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然而由于混凝土的泊松比在0.16-0.2之间,钢管的泊松比约为0.3,因此在钢管混凝土柱受到压载的初始弹性阶段,钢管的横向变形
事故爆炸和爆炸恐怖袭击容易对建筑和人员造成危害,三明治结构由于其轻量化、高比强度等结构特性,被广泛用作能量吸收装置和牺牲层结构,以缓冲爆炸载荷的作用。传统三明治结构的多胞芯层的拓扑结构形式多样,也存在各自结构的不足,随研究的发展,折纸、剪纸等概念被引入三明治结构设计中,折叠芯的结构概念从而被提出。本文在此研究背景和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新型剪纸型的TSP折叠芯三明治结构在爆炸载荷作用下结构响应进行了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已经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中,但由于普通混凝土抗拉强度较低,在连续梁桥中存在负弯矩区混凝土易受拉开裂问题,从而影响桥梁的使用性能。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te)可以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将UHPC与钢梁通过剪力连接件连接形成一种新型的钢-UHPC组合梁应用于桥梁工程中可以克服负弯矩区桥面板易开裂问题、并提高承载力,近几年来,国内外
激光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等领域,其信息量大、速率快、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使之成为了新一代通信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激光通信中,空间与接收光纤的耦合效率是反映整个通信系统通信能力的重要指标,而焦平面偏移、离焦、平台振动、大气湍流等都会影响耦合效率,故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及解算方法抑制各种内、外部因素对耦合效率的影响,从而提高光纤耦合效率。本文首先研究了面向激光通信的光纤耦合机理及
自2004年单层石墨烯通过机械剥离的方法成功的被制备出。二维材料备受研究者的关注由于其优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金属硫属化合物是一种层状材料,其结构为六方蜂窝状,原子堆垛方式为A-B-B-A。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新颖的性能吸引了研究者对金属硫属化合物研究。不同与石墨烯,金属硫属化合物有着适中的带隙。这使得其被广泛的用于光电子器件、生物催化、传感器等方面。为了解决单一二维层状材料性能的局限性,研究人
我国农业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化肥和日用品等的大量使用,导致磷酸盐和硝酸盐被过量排放到自然水体中。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包括富营养化引起的藻华现象;过量硝酸盐引起的蓝婴儿症等,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然而磷酸盐和硝酸盐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其中磷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且总量在衰减。因此,开发一种技术既能高效去除磷酸盐和硝酸盐,又能将其回收再利用迫在眉睫。吸附法成首选,因具有以下优势:其操作简单,去除率高,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业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像噪声和环境振动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透彻分析不同荷载类型对结构的影响规律,并据此设计合理有效的减振措施就显得较为重要。本文采用四种不同的荷载,研究不同荷载作用下结构竖向的响应。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用SAP2000分别建立一个七层框架结构的抗震不约束结构、抗震约束结构、层间隔震不约束结构以及层间隔震约束结构,分别分析其结构动力
目的 研究甘麦大枣汤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模型动物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on rat,SHR)行为学变化、前额叶皮质层多巴胺受体D1(Dopamine Receptor D1,DRD1)、多巴胺受体D2(Dopamine Receptor D2,DRD2)的表达以及肠道
在船舶制造领域,焊接技术的发展状况对于船舶的制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船舶小组立作为船舶建造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产品,其结构一般都相对比较简单,并且数量很多,基于船舶小组立的这些特点,使得其非常适宜使用自动化机器人生产线对其进行大批量的焊接生产作业。然而,国内的船舶小组立的生产大都还处于传统的人工作业阶段,人工作业的劳动力成本较高、工时较长、质量不过关以及生产效率低等缺点都使得发展机器人自动焊接技术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