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W+死我了”句式在现代汉语口语中的使用率很高,它形式简洁,功能多样,往往成为说话人抒发内心情感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现代汉语语法学界对与这一句式相关的一些结构也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人拟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该句式中存在的特殊现象展开研究,即可逆性“S+W+死我了”句式。这是一种充当主宾语的成分互换位置后句义仍然不变的特殊句式,对该句式的研究有利于发现口语中存在的常用句式及其组成成分的独特性,同时,通过与常规句式的对比,还可以发掘这类句式特殊的语用功能,进而扩大语言学研究的范围,加深对语言学理论的理解。本文以现代汉语可逆性“S+W+死我了”句式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其研究现状、句式特点、各组成成分的局限性、主宾可逆的成因以及该句式独特的语用功能等问题。本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引言。这一部分共分为四个小节,分别是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该句式的研究现状及语料的选定。这一部分从宏观意义上明确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和方法。在研究现状一节中,分别介绍了可逆句式的研究概况、与“S+W+死我了”句式相关的一些研究成果,它们为本文的写作起到了极大的启迪和指引作用。第二部分:现代汉语可逆性“S+W+死我了”句式的构式研究。这一部分分为四节:一是构式理论,二是该构式的构式义,三是构式对该句式中固定成分的限制,四是该构式对句式中可变成分的限制。该部分论证的重点是第三、四两节,主要对组成该句式的几个成分进行了剖析,通过该构式义的实现来研究“S、W、死、我、了”这几个成分所受到的限制,明确进入该句式的每一个成分的独特性。第三部分:现代汉语可逆性“S+W+死我了”句式可逆性成因分析。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一书中指出常见的变换手段有“移位、添加、删除和替代”四种,主宾语可逆作为一种变换形式,主要采用了移位的手段,这一部分主要运用方经民的变换原则展开说明。按照方先生提出的原则,本文从同一性原则和约束性原则两大原则出发展开论述,其中,在约束性原则中,我们分别从语法、语义、语音和语境四个角度进行阐释。可以发现,“S+W+死我了”句式的可逆性实现是符合方先生的变换原则的。第四部分:现代汉语可逆性“S+W+死我了”句式的语用功能。“S+W+死我了”句式本身已经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但是,一旦被定义为可逆性句式,在口语交际中,它的作用会尤为明显。在这一部分,我们从三个方面探讨该类句式具备的语用功能:一是确保语义的唯一性,分化歧义句;二是实现语言运用的经济性;三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感情义。在第三节中,为了体现该句式独特的感情义,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法,通过与“把”字句、“被”字句所承载的感情义进行对比,突出可逆性“S+W+死我了”句式的不可替代性。第五部分:现代汉语“S+W+死我了”句式可逆前后对比。在“S+W+死我了”句式中存在一部分可逆性句式,但是在人们日常口语交际中,可逆前后句子的使用频率是不同的,由此,我们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方面对两类句式进行对比分析,寻找二者潜藏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