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塞林格的杰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看作是二战后反映美国青少年一代心理变化的真实写照,代表了“反文化思潮”的主要思想。它反映了二战后美国青少年的内心冲突,并对美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论文以心理学家卡伦·霍妮的神经症理论为依据,分析了霍尔顿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他的个人成长经历,探究了主人公霍尔顿的内心世界,分析了他的神经症人格以及他所遭受的各种精神困扰,揭示了病态社会是他神经症的根源,发现作者实际上开出了一条治疗青少年神经症的良方。作为精神分析学派成员,心理学家霍妮强调文化对人的心理所产生的重要作用。认为生活环境决定着人的情感与态度,而生活环境又包括宏观的文化环境和微观的个体环境,二者相互交织,个体环境又暗含或体现着文化环境。她详细阐述了神经症的形成机制,她强调童年期环境的影响,如果一个儿童在家庭中得不到父母真正的爱,就会使之产生不安全感,从而产生基本敌意,这种基本敌意很容易泛化到整个世界和一切人。基本敌意又导致焦虑,在焦虑的基础上形成内心冲突,为了克服焦虑,缓解内心冲突,他被迫要采取一些无意识的防御策略和人打交道,这些防御策略包括顺从、逃避、攻击。霍尔顿是这样一位受到生活环境各方面压力、并且在心理上产生困扰的青少年。霍尔顿与“虚伪的”美国社会有着强烈的矛盾。二战后,普遍的一致和对物质主义的疯狂追求是该时代主流文化的显著特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并不能掩盖美国人精神上的空虚。政治领域和思想领域充满了虚伪、无聊和不安,人与人之间缺乏真诚与信任,主流文化对个体施加了沉重的压力。霍尔顿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他们被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压力所包围,他们要成长,并要按照准则去生活,要断绝有意义的人际接触,要抑制自己的个性,并顺应一个索然无味的文化标准。社会的重压、缺少家庭和学校的关爱,使霍尔顿愈加孤独和绝望,他玩世不恭且极度敏感,他对周围的世界极度憎恨,他憎恨社会的虚伪,憎恨学校制度,几乎对每个人充满敌意;他进而又满怀焦虑,他为自己的命运而焦虑,为自己即将进入成年期的变化而焦虑;焦虑使他的内心充满冲突。渐渐地他形成了顺从与逃避的防御策略:为了得到他渴望的爱与真诚,他不得不不惜一切,无原则地讨好他人;为了远离这个病态的社会,为了免于受到伤害,他又逃避一切,他逃出学校,逃到纽约,以至于他最终决定逃离这个卑劣的社会、这个冷漠疏远的世界。但是他的这个逃离计划永远不会实现,等待他的是精神崩溃的残酷现实。最后,通过主人公的幡然醒悟,作者为遭受精神困扰的一代青年指出了一剂良方,那就是要正确地面对现实,积极地去体验人生,敢于冲破旧的束缚,勇敢地去追求有价值的人生和人性的完美。这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为神经症开出了一剂良方。塞林格的这部作品是后工业时代以霍尔顿为代表的一代美国青少年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是压抑、愤懑的青少年对那个病态社会的无声的控诉;是他们在那个令人窒息的环境中对爱与真诚的强烈的呼唤;是作者为那个病态社会及其青少年神经症开出的一剂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