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论语》云:“见义不为,无勇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见义勇为作为传统美德,但现实生活中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频频出现,导致在危急情况时,“救不救”、“扶不扶”的道德难题使具有锄强扶弱、惩恶扬善性格的人们处于了进退两难、犹豫不决的尴尬境地。目前我国社会结构出现了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更趋多元,制度的完善与强健是道德价值的支撑。“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故在强烈民意的呼唤下、客观现实的要求下,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云:“见义不为,无勇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见义勇为作为传统美德,但现实生活中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频频出现,导致在危急情况时,“救不救”、“扶不扶”的道德难题使具有锄强扶弱、惩恶扬善性格的人们处于了进退两难、犹豫不决的尴尬境地。目前我国社会结构出现了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更趋多元,制度的完善与强健是道德价值的支撑。“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故在强烈民意的呼唤下、客观现实的要求下,我国“好人条款”历经多次易稿,终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颁布,善意救助行为人的责任得到完全豁免。众知良法方可推动善治,才可为社会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细观近年来本法条的具体实施情况,紧急救助行为中的“道德冷漠”现象得到较大程度克服,使有同情心者免于后顾之忧付出了相应的现实行动,此举契合了我国民意、利于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当然更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缩影。但“好人条款”却易使人们走进误区,即“一刀切”地认为救助他人完全无需承担任何义务及责任,更易走向“做好事便可不管不顾”的极端。善意救助人是否应当因其重大过失而致受助人损害承担侵权责任、善意救助人在实施救助行为过程中若遭第三人侵权,则其向侵权人/受益人主张赔偿请求权间的关系如何确定、“好人条款”的免责范围是否依旧应当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或司法文件予以限制、若善意救助人致第三人权益损害如何确定责任,全责亦或可由受助人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等问题在“好人条款”中并未得到回应,上述争议近年来也未消弭。鉴于上述情况真实存在且亟待解决,笔者拟从如下几个部分进行深入探讨及分析:第一部分笔者通过整理文献、“好人条款”的颁布历程等,分析就“好人条款”在颁布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在理论学界、司法实践中的核心关注问题,并梳理分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疏漏之处,并简明扼要开门见山提出本文关注的我国“好人条款”在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此奠定全文的行文基调。第二部分以经典案例作为问题切入视角。笔者通过“威科先行”、“北大法宝”等权威网站,对近年来“好人法”颁布后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典型案件进行整理及甄选,最终征引两个经典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对案情、案件争议焦点、事实认定、案件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判决说理等进行深入分析,且就前述经典案例法官的裁判理由,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作有力的法理评释。第三部分主要探讨民事救助义务的法理基础,笔者除对民事救助义务的性质认定进行理论探讨外,更转以道德情理下的必要性、自由适当让位的合理性角度作详尽分析论述。第四部分主要是以英美法系中美国为典型、大陆法系中法国为典型,更将两大法系进行法理比较,以为我国“好人条款”对救助人责任限制提供价值上的判断着力处,并为完善设想提供启示,达到好撒玛利亚人法在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的协调。第五部分主要试图揭露我国“好人条款”热潮下,显露存在的立法与司法现实困境与表现,宏观总结“好人条款“确立后带来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第六部分即在通过司法“冷思考”分析不适法救助行为之责任承担、考量比例原则的适用等、并从侵权责任视角下从何认定担责条件,为完善我国“好人法”提出可能的解决路径、完善设想,期望在实务中最大限度实现救助人与受助人、第三人间的利益均衡,维护社会和谐,并在学界及实务界成为具有参考性价值的指引。
其他文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财富和教育资源。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虽然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但始终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高校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和精华,唤醒大学生道德成长的内在自觉,在教与学的和谐以及大学生自身心灵的和谐中完成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和人文素质的提升。
纯粹经济损失及其赔偿问题在西方司法实践和法教义学研究中的讨论由来已久。损失中的不确定性及间接性问题当为其中核心关切点。虽普遍认为纯粹经济损失原则不予赔偿,且通说认为对其赔偿具有法系不相干性以及缺乏方法论上的共同核心,但该赔偿原则背后的法律技术运用和政策目的考量仍具有可参考意义,比较法上的损失赔偿经验也进一步突出了制度建构中本土个性的重要意义。纯粹经济损失赔偿问题在中国并非本土原生,或可以说是法教义
关联担保是指公司为关联方的债务履行而向债权人提供的担保。公司法对关联担保的程序有明确的规定,就越权关联担保而言,从担保合同的效力、相对人是否应该负有审查义务、公司与债权人、越权人相互之间担保责任分配与承担等问题,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目前还未达成统一认识。“同案不同判”的情况时有出现,严重损害了利益相关者的预期,也损害了司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故此,本文以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现有
本文阐述了基于DRV8424驱动的GXR限束器控制系统及线束器工作控制原理,线束器运动控制的方法;基于DRV8424驱动电路、控制接口电路、电源电路的简单介绍。
同人小说二次创作属性使其引发著作权和反不正当竞争的法律纷争。现有研究集中在著作权框架下提出制度完善方案,但司法裁判却存在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拓展保护的趋势。理论和实务的割裂造成了同人小说在法律适用时的巨大争议。造成该分歧的原因,制度层面在于著作权专有权立法模式对新型知识产品的局限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的制度空间;理论层面是两法关系的理论纷争和知识产权领域“有播种就有收获”观念的影响。以对知识产品拓展
《合同法》第52条和《民法总则》第153条规定,人民法院得依据合同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否定其效力,而法律效力位阶较低的行政规章并未纳入到上述依据范围内,这就在立法层面上封堵了行政规章否定合同效力的直接通道。立法者用意很明确,实践中由于行政规章往往数量繁多、名目不一,如果允许其直接干涉合同效力,那么后果将极可能是公权力过度介入私法领域而侵害民事主体的意思自治,导致交易风险扩大和侵蚀市场
在债权多重让与这一多方法律关系中,债权的归属问题一直是争议的核心。现有理论研究主要分为关注债性(合意)的“让与合同说”与注重物性(公示)的“让与通知说”,这两种相互对峙的理论以现行《合同法》第80条规范意旨为论理基础,通过援引司法判例进行博弈。然而,理论研究要么专注于债务人履行利益保护的制度构造,要么一心研究受让人的利益分配问题。又加之此种法律模型物债二性的深度交织,使得该项学理争议在传统民法中进
目的了解军队干休所文职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升其灾害救护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0年6—7月,采用方便抽样法,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灾害护理核心能力量表对202名军队干休所文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军队干休所文职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189.67±45.4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否亲身经历灾害事件、是否野战医疗队队员、是否参加过灾害护理培训是军队干休所文职护士灾害
SOLO分类理论是一种量的测评与质的考查相结合的评价理论,它能有效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和层次,改进教师的教与学。运用SOLO分类理论指导教师准确把握学生五种结构层次对应的数学思维水平表征,能实施精准教学并及时跟踪评价,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水平,促使课堂教学走向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