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第一部分: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影像学模型,确定其影像学变化特点,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研究奠定基础。
材料和方法:52只约280克SD大鼠,手术结扎左侧颈总动脉20小时后,随机取42只大鼠为实验组,密闭在通入含2900ppmCO的空气的动物高压氧舱中;另外随机取11只大鼠为对照组,密闭在通有空气的高压氧舱中。时间均为1小时,保持舱内气压为1大气压,每次一只。实验组和对照组从舱中取出大鼠即刻各随机取大鼠1只,做电镜检查。余下按出舱后时间随机均分成5组(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每组大鼠在相应时间点应用3.0T全身型MR成像仪进行:DWI、增强后T1加权冠状位成像。然后从5组中各随机取2只大鼠,1只H&E染色,另1只TTC染色,24小时组均作TTC染色。实验组大鼠ADC图上测量病灶的ADC值,计算每时间点的平均值。应用J-Image软件计算病灶在ADC图、TTC的体积及T1加权成像的增强体积。然后计算出病灶体积与同侧大脑半球体积的百分比。数据以平均值加减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统计学分析是用SPSS软件包(version 13.0)完成。使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比较各组数据有无显著性差异。取p小于0.05作为有无显著性差异的判断标准。
结果:组织学和电镜改变与大鼠脑卒中相似。ADC值在1到3小时持续下降(p<0.001),3小时至24小时未见明显下降(p>0.05)。ADC图上测得病灶相对体积在1至6小时间增加(p<0.001),6至12小时无明显变化(p>0.05),24小时,病灶进一步缩小(p<0.001),6小时和12小时的相对体积接近24小时TTC相对体积(p>0.05)。T1加权相上,不同时间点病灶强化相对体积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1、临床应用型MR扫描仪进行大鼠急性中毒性一氧化碳性脑病研究是可行和可靠的。
第二部分:实验制作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影像学模型能够满足进一步研究的需要。
目的:文献中报道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特征是非特异性的。我们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在常规MR增强描中的动态强化特征,并把其与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手术证实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其中包括8位男性和13位女性;年龄13-63岁之间,平均42.6岁。所有患者进行了术前MR检查,包括T1加权轴位成像、T1加权矢状位成像、T2加权轴位成像;增强后T1加权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成像。
结果:4.8%(1/21)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在增强后3个序列上呈均匀强化;95.2%(20/21)在增强后第一序列上呈非均匀强化。在这20个肿瘤中,55.0%(11/20)在随后的序列上呈均匀强化;35.0%(7/20)肿瘤呈现进行性造影剂填充;10%(2/20)个肿瘤增强未见明显变化。4.8%(1/21)增强后3个序列均呈均匀强化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在病理分型上属于A型;95.2%(16/20)在增强后第一序列呈非均匀强化的肿瘤在病理分型属于B或C型。
结论:总之,进行性造影剂填充在常规MR增强上有助于海绵窦病变的鉴别诊断,并且提示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