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心病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死亡率不断上升,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粗)率仍位居各病之首,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严重损害了人民大众的身心健康。冠心病常规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经皮冠脉介入术(PCI)作为治疗方法之一,因见效快,疗效明确,受到大家一致的关注。但PCI仍然有很多问题不能解决,如PCI术后再狭窄,术后生活质量未改善,心理状态不平稳,心绞痛的复发等等,这些问题困扰着广大医师和患者。祖国医学中没有冠心病、PCI术后胸痛等名词,根据其临床症状和表现,类似于中医名词"胸痹心痛"所指范畴。中医的内治法和外治法在几千年的使用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如今西医在临床上也面临很多棘手甚至不能解决的问题,中医一直倡导辨证论治,始终提倡把人作为一个整体,因此在很多治疗方面可以很好的发挥其优势,和西医学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以减轻患者的病痛。目的一:对160例行PCI术的且中医辨证为气虚痰瘀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以观察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心脉通贴散对冠心病PCI术后气虚痰瘀型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0例行PCI术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A、B、C组),每组40例,四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A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通贴散;治疗B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C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1包3次/日及心脉通贴散穴位贴敷。疗程共4周。观察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凝血功能(PT、APTT、TT、FIB)、Hs-CRP、MPO、血脂(TC、LDL、LPA)和FFA等的变化。结果:1.四组心绞痛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有一定的改善,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尤其是显效率更是明显,四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C组疗效最佳。2.四组生活质量均有改善,其中四组治疗前后比较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程度(TS)和疾病认知程度(DP)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P<0.01),而治疗组在治疗后AS、AF、TS、DP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且C组优于A组、B组(P<0.05)。四组治疗后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较治疗前改善,其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四组治疗后左室大小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3.四组凝血功能均有改善,其中四组治疗前后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有不同程度延长,但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四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均有明显改善,有不同程度下降,而治疗组在治疗后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且C组优于A组、B组(P<0.05)。4.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血Hs-CRP和MPO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四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Hs-CRP和MP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C组优于A组、B组(P<0.05)。四组在治疗后比较,中西医联合治疗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游离脂肪酸(FFA)的降幅也略优于对照组。结论:心脉通贴散和芪参益气滴丸不但具有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的心绞痛疗效及中医症候的作用,还具有改善凝血功能,降低血脂及不稳定斑块炎症因子水平(Hs-CRP、MPO),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提示芪参益气滴丸、心脉通贴散是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疾病的有效药物,具有稳定不稳定性斑块及抗炎的作用。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目的二:探讨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心脉通贴散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对大鼠行冠脉结扎,继则松开结扎线,使大鼠形成缺血再灌注损伤,然后分组予芪参益气滴丸联和心脉通贴散以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4周。最后分别监测各组的心脏彩超、血流动力学、心肌HE染色、NT-proBNP、CKMB、cTnI及炎症因子Hs-CRP、MPO。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心脉通贴散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大鼠LVEDD、LVESD不同程度降低(P<0.05),EF、FS及SV增加(P<0.05)。2.与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和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心脉通贴散组大鼠MAP、LVDP、+dp/dtmax、-dp/dtmax显著升高(P<0.05),LVEDP及ST显著降低(P<0.05)。3.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心脉通贴散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血清NT-proBNP、Hs-CRP、MPO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心脉通贴散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血清NT-proBNP及Hs-CRP、MPO含量显著性降低(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