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生公民人格教育模式初探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ji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时期是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段,可塑性极强,小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开始萌生。人的现代化的核心是人格的现代转型与构建。公民人格教育问题历来就是公民教育的核心问题。小学生公民人格教育模式的研究与构建是小学生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对我国小学生公民人格教育模式进行初探如下:  对公民人格教育模式的相关概念研究,对核心概念“公民人格”的界定是基于“公民教育”的视域。正如檀传宝所归纳:自由、独立、平等是公民人格的最核心内涵。笔者总结出理想的公民人格是独立自主、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谦虚好学、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乐于合作、尊重关爱他人与自然。小学生公民人格教育模式就是培养这种理想公民人格的标准样式。我国小学生公民人格教育模式历史演进有三个阶段:吐故纳新(1912-1982年)、西学中用(1982-2000年)、中国化(2000年至今)。进而,对西方国家的小学生公民人格教育模式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发达国家实施公民教育比较早,许多国家都有可借鉴的经验。世界上实施公民人格教育较早、较好的西方发达国家,本研究选取三个代表性案例: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美国的小学生公民人格教育模式,从历史发展和实践操作程序的维度总结为五种模式:公民性传承模式、社会科学模式、反省思维模式、公民性传承与社会科学模式的复归、社会行动模式。英国的小学生公民人格教育模式,从功能目标的角度总结为三种取向:臣民、国民和公民。新加坡的小学生公民人格教育模式从理论基础和评价的角度,归纳为培养“理想公民”。  对我国小学生公民人格教育模式的现状进行研究。我国的小学生公民人格教育思想有公民认知主义、公民叙事主义和公民社会行动主义三大主要思想流派。在三种思想流派的指导和影响下,我国小学生公民人格教育的模式主要有三种:认知模式、叙事模式、社会行动模式。三种模式在功能目标、理论基础、实践操作程序和评价上虽然有所区别,但是在实施中却是互相配合、共生共存,在发展中相互渗透;在现状研究之后,思考和探究我国小学生公民人格教育模式存在的三个问题:缺乏“权利和责任本位”的教育意识、缺乏“注重理解和尊重”的公民态度以及缺乏“重视实践和参与”的公民能力。经过研究和分析,对我国小学生公民人格教育模式的提出思考;最后一部分,笔者尝试构建新的小学生公民人格教育模式:“认知——交往实践——情境体验”。这是基于对西方的借鉴和我国三种教育模式的优势互补。从教育现状的角度,并对此提出可操作的实施策略。
其他文献
上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步入一个新的台阶。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需求,各高校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运动。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出现了大批的“
公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公民教育研究不仅有利于丰富我国公民教育理论,而且对公民教育实施比较弱化的我国来说,更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在我国1986年颁布
随着高尔夫球运动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我国高尔夫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作为培养高尔夫管理人才的一个重要领域——高等学校的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它是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也是规范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因为教学管理具有复杂性、精密性的客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地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中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对教学模式的革新。语文作为初中课程中独特的学科,本身兼具着人文性和工具性。2011年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促使各网络教育学院开发各自的教学系统及资源库,由于各系统分散且孤立,导致形成了一个个的“资源孤岛”,给大范围的教育资源共享及系统互操作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