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经济史学家格申克龙通过对欧洲经济史的研究,提出了后发优势理论。后发优势在当代通常是指后发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和迟缓所形成的有利条件,或存在的各种机遇。虽然很多国家在理论上都具有后发优势,但真正利用后发优势取得经济发展的国家或地区只有少数几个,这说明后发优势并非是自发性的,它只是一种潜在的优势,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机制作为其实现的基础。并且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作为与发达国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要么迎头赶上,要么被淘汰出局。后发优势作为指导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在这种情况下就具有了新的现实意义。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国际间的产业转移和各项资源的合理流动,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弥补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不足,这为实现产业升级、加速实现现代化带来了历史性契机。由于信息技术广泛的渗透性和关联带动作用,使得今天的工业化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工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应利用后发优势,抓住信息革命浪潮带来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利用新兴科技改造产业,使之更新换代,实施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新的追赶模式,即走新兴工业化道路,使社会生产力和社会进步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正如中央关于“十五”计划建议的有关文献中指出的,继续完成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发达国家是在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进入信息化发展阶段的;新的历史机遇,使我们可以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论述了后发优势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后发优势的内涵和实现的基本条件;第二章论述了在经济全球化下后发优势的主要表现以及经济全球化对后发优势的影响;第三章对我国利用后发优势发展经济作了简要的分析,通过分析我国利用后发优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论述了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后发优势的主要内容,并提出利用后发优势加快我国经济转型;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