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绍光,现任福建省立医院中医二级主任医师,系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师承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福建省卫生厅确定在福建省立医院建立吕绍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系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2013年11月福建省卫生厅、福建省公务员局授予福建省名中医。吕绍光教授认为中医的实质与核心是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与治疗疾病的根本法则。辨证思路以四诊为手段,八纲辨证是辨证的纲领。临床上借助多种检查指标作为诊断及判断疾病的疗效标准,从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吕绍光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五载,临床经验颇丰。全面总结中医学术文化,结合长期的临床诊疗实践,独辟蹊径,创立自己的经验方,吕绍光教授集中体现了其学术思想,特别在女性不孕症、男性不育症中,开创了别具一格的治疗思路,反映出其独特的组方用药配伍特色规律。目的:本研究从蕴涵丰富中医知识的吕绍光教授门诊病历中,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对这些中医药信息进行处理,并结合临床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从吕绍光教授临证用药及配伍规律,总结出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组方用药配伍特色和证治规律。方法:首先,利用人工收集方法收集吕绍光教授临证处方资料,运用EXCEL表格分别建立包括中医病名、西医病名、症状、证型、内服中药、西药、辅助检查等字段名的原始数据表;其次,对目标数据库进行标准化;再者,以数据挖掘系统SPSS与Clementine为平台,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分类关联规则分析三种数据挖掘方法,对方剂数据进行数据挖掘研究;最后,对数据挖掘的结果分两部分进行分析,从中探讨吕绍光临症处方用药配伍特色。结果:本研究从单味药物、中药剂量、症状、证素、舌象、脉象、证候、治法、频数分析;两味药物、三味药物、四味药物、症状、证素、舌象、脉象、关联规则分析;药物与症状、药物与证候、药物与中医病名分类关联规则分析方面,对吕绍光教授门诊病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吕绍光教授在组方配伍规律有如下特点:1.从中医疾病、证型、治法的结果分析:从高频疾病分类中总结出吕绍光教授临证擅长治疗不孕不育症,倡导中医助孕治疗女性不孕症首重调经之理论。从高频证候中发现吕绍光教授擅长治疗虚证及虚实夹杂证,主要有脾肾两虚证、脾气虚证、肾阳亏虚证、阴虚血热证、肾虚证、气虚证、脾虚血亏证、肾阴亏虚证、气滞证、气血两虚证等。另外,从高频治法中发现吕绍光教授擅长运用健脾补肾、健脾益气、温肾阳,滋肾阴、滋阴降火、益气健脾,补血养心、填精益髓、疏肝理气、气血双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等治法,其与高频证候相符。从高频治法分类中可体现吕绍光教授擅长运用补益法,并从“脾、肾、肝”等脏腑入手,施“补虚、理气、祛瘀”等治法,其组方严谨,用药考究,配伍精当,充分兼顾用药的平衡观念。2.从内服中药结果分析:吕绍光教授用药主要集中在具有健脾补肾、健脾益气、温补肾阳、填精益髓、温肾阳、滋肾阴、滋阴降火、益气健脾、补血养心、疏肝理气、气血双补等功效的药物,而药物的使用频次由高到低的是:补气药、补血药、补阳药、补阴药、活血化瘀药相呼应。补虚药中重补气药,补血次之,在吕绍光教授临证处方中,内服中药大量使用补虚药,也说明了其重视补益法。吕教授用药考究,有理有据,确定主方之后,配伍同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加减用药。结论:从本研究显示吕绍光教授配伍用药中体现了其临床用药配伍的特色:1.善用西医诊断为基础,中医药治疗配伍之诊断特色吕绍光教授临床治疗不孕育症时,善于利用中西合参,除中药处方之外,临床借助多种检查指标,结合中医药治疗方法对症下药,使中医临床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2.创立验方吕绍光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多年,创立各种临床验方,结合临床诊断进行配伍用药,从患者的疗效肯定了吕教授对治疗不孕不育症有相当丰富的经验。3.药贵平和,综合调治之学术思想吕教授平素用药强调阴阳平衡、气血平衡、寒热平调、攻补兼施、表里双解、上下相顾。讲究标本兼顾,综合调治,体现了中医用药的平衡观念。4.数据挖掘技术对吕教授临床经验总结与传承.本研究通过对吕绍光教授的临证处方资料分析,证明了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药研究方面是可行的,也验证了其组方用药配伍特点,对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起到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