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河北省气候正在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近年来,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干旱加重,给当地经济发展和农业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了解河北省气候变化规律,明确作物生育期气候与旱、涝、冻等灾害变化特征及其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对指导本地农业生产、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促进河北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利用河北省72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各站逐日气象资料、河北省3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作物发育期观测资料以及119个县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种植区历年单产资料。采用线性趋势、EOF分析、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河北省50年来气候变化规律及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年平均气温分布呈现自西北向东南升高的趋势,升温趋势系数大多在0.1-0.5℃/10a之间,北部升温趋势大于南部,尤其西北部地区大部升温趋势都在0.3℃/10a以上。河北省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各季变化不同,春季为增加趋势,夏季呈明显减少趋势,秋、冬季变化趋势不明显;降水量存在一定的周期变化,不同时段周期尺度有所差异,总体是大、中、小多种周期尺度相互嵌套存在;日照时数从作物的各个生育期来看,都呈现减少趋势,但不同的区域日照在减少幅度和减少趋势的显著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其中北部和中部减少幅度较大,东北部和南部减少幅度相对小。小麦越冬前大于0℃积温及发育期、返青后积温及生育期、玉米生育期内0℃以上积温、10℃以上积温总的分布呈自北向南增加的趋势。小麦越冬前积温、返青后积温东北部和北部增加最多,中部增加最少。而玉米生育期内0℃以上积温、10℃以上积温东北部增加最多,南部增加最少。河北省旱涝总体上呈阶段性变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80年代为相对少雨阶段,80年代以轻早为主,90年代后期比较严重的干旱频繁出现,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前期为相对多雨阶段,90年代后期旱涝变率最大,80年代变率最小。不同季节旱涝变化特征不同,春夏季旱涝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21世纪初10a夏季主要表现为持续干旱阶段;秋季干旱较轻;冬季旱涝年际间变化大。旱涝空间分布特征主要为全区一致型、南北相反型、东西相反型和中部与南北相反型等四种,全区一致型是最主要形态。冬小麦不同生育期不同级别干旱发生频率不同,全生育期中旱出现频率最高,严重干旱频率最低;播种出苗期严重干旱发生频率最高,中旱频率最低。拔节-抽穗期中旱发生频率最高,轻旱最低:灌浆-成熟期重旱发生频率较高,其次是轻旱。冬小麦各生长期不同级别干旱大多呈现减少趋势,全生育期和拔节抽穗期重旱减少显著,其它级别变化不显著。播种期和成熟期干旱变化趋势不明显,对未来生产影响不大;拔节抽穗期中旱和重旱呈减少趋势,重旱减少显著,有利小麦生产。冬麦区冻害南部发生少、北部多。各区域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北部减少趋势最大。冻害频率与小麦单产有较好反相关关系。42%的年份出现倒春寒,年均发生范围12%;90年代平均出现范围最大。倒春寒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