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这个拥有悠悠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古国又一次向世界庄严宣告她的新生。共和国的缔造者们也同样在思考这个伟大国家的前途命运——如何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提出现代化理论都以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为己任。但是,前者根植于阶级斗争,后者立足于发展;前者以苏联模式为师,后者则是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在20世纪,建立新中国的毛泽东和领导中国人民走“中国化的现代化道路”的邓小平无疑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闪光点。本文所提到的“现代化”,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狭义现代化,即学术界所谓的不发达国家采用高效率的方法,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其他先进国家,带动深刻的社会变革,目标是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家和适应现代环境的发展过程。因此,本文所描述的毛泽东现代化思想、邓小平现代化思想,是从狭义角度考量的。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蒋介石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所推行的亲英美政策无法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情况,西方资产阶级式的民主被中国残酷的现实所破。毛泽东发现资本主义救不了中国。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节节向上,步步高升,形势一片大好,基于这种情况,毛泽东现代化思想萌发于中国革命取得全面而迅速胜利的历史条件下,这样的一个历史节点,必然深深地刻在毛泽东现代化思想中:民国政权被推翻了,其引用的舶来品——西方的现代化在中国走不通。经历过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时刻,也遭受过三次打倒和文化大革命洗礼的邓小平复出后说他自己可以“做官”,也可以“做事”。但他出于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忠诚,对中华民族的无限热爱而选择了“做事”。此二人的现代化理论尽管基于不同的历史环境、时代背景,但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从根本上说一致的:那就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一个造福于亿万人民的现代化国家。然而,两者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的巨大差异,使得他们对社会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对时代有着不同的认知,两者的现代化理论相似而又相左就不难理解了。在长期革命战争中走出来的毛泽东练就的是一双锐利的阶级斗争目光、以及其独特的阶级分析方法和根植于阶级斗争的定向思维。从已有的模式出发,改造模式,而不能改变模式;从问题出发,解剖问题,总结提炼,就能得出全新的认识。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是一种基于中国实际国情而又承前启后的现代化理论,是一种能够有效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现代化理论。尽管毛泽东现代化理论在实践中被证明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国情,但它毕竟是发人深省的前车之鉴。因而,它同样是值得珍视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说,毛泽东现代化理论是土壤,上面结下了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