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是一种研究样品内部示踪原子的放射性水平的变化及其活动情况来显示被研究样品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技术。通过这一技术能够准确灵敏的检测有机化合物在环境样品中的转化与降解。本文通过合成标记目标有机物,即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简称14C-SOM)和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简称14C-TBBPA),研究了它们研究在土壤中的降解和转化过程。土壤有机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库的微小变化将引起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显著改变,而大型土壤动物对土壤碳库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本文利用14C示踪技术,以14C-葡萄糖制备微生物源的土壤有机质,以食土蚯蚓威廉腔环蚓(Metaphire guillelmi)为代表,研究了14C-SOM在含有蚯蚓的两种土壤、不含蚯蚓的对照土壤和不含蚯蚓的蚓粪中的矿化、残留物在土壤和蚓粪中分布以及蚯蚓对14C-SOM的吸收。结果显示,15天的培育期内蚯蚓显著加快了14C-SOM的矿化,在土壤中的矿化量是不含蚯蚓的对照土壤中矿化量的1.5-1.7倍,然而当移出蚯蚓后,残留14C-SOM在两种土壤中40天内的矿化都比对照土壤中低。大约有4.2-4.8%的14C-SOM被蚯蚓吸收利用。在有蚯蚓存在的土壤中,14C-SOM残留物在胡敏素中的含量有所增高,而在溶解有机物(DOM)中的含量显著降低。14C-SOM在不含蚯蚓的蚓粪中55天内的矿化量和矿化动力学以及残留分布与在对照土壤中均没有显著区别。这些结果表明,蚯蚓对微生物源14C-SOM转化的影响主要是蚯蚓的肠道作用,这种作用可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初期对14C-SOM矿化的促进作用以及后期对14C-SOM残留物的稳定化作用。后续工作中应进一步研究食土蚯蚓对其它来源SOM降解和转化的作用,阐明蚯蚓对SOM稳定性的控制机理,对揭示全球碳循环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以14C-苯酚和丙酮为原料,经过缩合反应,我们合成了MC-双酚A (Bisphenol A,, BPA),双酚A经过卤代反应合成14C-四溴双酚A,并研究了利用细菌修复TBBPA污染的土壤,本试验选用BPA降解菌Sphingomonas sp. TTNP3探讨其对水溶液中TBBPA的降解以及在天然土壤中的降解。结果显示TTNP3不能降解水溶液中的TBBPA,但在土壤泥浆中可以促进TBBPA的降解和矿化。加入TTNP3的处理组,TBBPA矿化率显著增加(P<0.05),与不加TTNP3处理组相比,提高了66.7个百分点。20天时加入TTNP3处理组中的TBBPA含量只占到初始含量的51.5%,比不加TTNP3处理相比减少了13.2%。TBBPA在土壤泥浆中形成两种极性不同的代谢产物,而加入BPA降解菌后,降解速率得到提升。极性比TBBPA弱的代谢产物经鉴定为TBBPA的单甲基醚。后续研究中应鉴定降解TBBPA的微生物种类,以及代谢物在环境介质中的生物可利用性和持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