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北京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因建成区不断扩展带来的城市地面硬化面积的大量增加,北京市的生态和城市环境正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导致用水需求猛增,城市水资源供给不足。然而通过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补充城市用水使得地面沉降和塌陷风险不断增加。除此之外,城市地表硬化面积不断增加,导致每逢暴雨地表径流量增加,雨水下渗量减少,城市“内涝”现象多发。因此,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北京城市防灾能力与抗风险能力,已经成为北京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北京必须且正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北京建设海绵城市必须因地制宜选择技术→‘适用’技术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关键适用技术的分析与选择——关键适用技术体系构建”为研究路径,运用文献搜集、实地调研、技术指标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整理、并最终提出适用于北京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构建了北京海绵城市适用技术体系,为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相关技术支撑。由于本研究将北京市作为特定目标地区,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为北京海绵城市提供技术支撑而开展相关研究的基本思路,立足于北京地区的实际情况。首先就技术的“适用”的原则、以及界定技术“适用性”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界定技术“适用”的原则应从该技术是否符合北京“生态城市”建设目标,是否与北京的区位地理、气候环境、地质土壤、河湖水系,以及城市定位等相匹配。然后,围绕服务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这个中心目标,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重点研究了北京海绵城市建设中需求较为广泛、技术适用性强的关键技术,包括“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适用技术”,“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建设适用技术”等。为使研究更具实用价值,本研究专门就一些具体技术,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领域的具体技术,进行了重点分析和研究,包括:(1)以“渗滤”功能为导向的建设适用技术,例如透水建材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渗透管/渠等;(2)以“调蓄”功能为导向的建设适用技术“渗滤”技术,例如少量雨水调蓄技术、大量雨水蓄集技术等;(3)以“净化”功能为重点的建设适用技术;(4)以“转输”功能为辅助的建设适用技术。最后,笔者通过实际案例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在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技术实施情况与应用效果,分析验证本文相关分析结论。经文献检索,可知在我国有关海绵城市建设的已有理论与文献研究中,尚没有针对一个具体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关键适用技术研究”的案例,因此,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也可为全国其他相关城市开展同类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