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太原县城民间信仰及其周边地区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ai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太原县城,建成于明洪武八年(1375),曾为明、清、民国太原县治地600余年,县城在晋阳古城基址上建成,明清两代下辖百余村落,其西为包括蒙山、龙山等在内的太原西山带,境内有晋水、汾水流过,为该地提供了相对稳定的自然资源,从而使其民间信仰有相对稳定的特点,著名的晋祠便位于其境内,其边界与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小店区大致重合,该区域内有许多相关建筑遗存,非常适合进行区域信仰的相关研究。   本文即以原明清太原县城及周边村落(今晋源区与小店区)内的祠庙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地方志阅读及民俗学的田野考察的方法,对该区域内的祠庙建筑的种类与分布进行统计,总结出明清太原县的民间信仰圈的分布特点,对祠庙建筑的选址关系及其空间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揭示民间信仰体系的构建及对城乡空间结构的影响,并对城乡结构的空间图示进行提炼。通过呈现围绕祠庙展开的各项信仰活动及社会生活,揭示迎神活动的内在联系与象征意义,纠正以往学术界关于晋祠“圣母出行”仪式是以单一的圣母崇拜为主导的认识误区。揭示明清太原县民间信仰体系是以太原县城龙天庙及晋祠为两个中心场所的模式构建,从而进一步揭示出太原县城作为明清县级地方文化信仰中心与地方的互动关系。最后在以明清时期为主线的时间段上,进行适当的延伸,尝试对太原县城地区的民间信仰体系从明清到近代的发展变迁进行梳理。   正文共计字数55,600余字,图片及图表64幅。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明显,“地球村”已经逐渐被我们接受,地区之间不可避免的出现经济往来和文化交融。当城市变得千篇一律,现代化进程与城市文脉冲突成为世界性问题时,建筑文脉的
在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往往只注重形象空间的塑造,而忽略了听觉感官的需求。本文以海河亲水空间声景观设计为基础,提出声景观的设计流程模型及最终的
伴随着数字技术在建筑领域内的不断发展,设计方法与形态的关系在数字平台下被重新改写,在复杂性科学与参数化技术的影响下,建筑形态开始向着动态、模糊、复杂的方向发展。但是有
当今在快速的城市化推动下,城市的盲目扩张和房地产毫无节制的开发使城市的户外活动空间急剧减少,人性化社会和宜居城市的建设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考验。城市滨江公共空间作为城市
传统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使乡村文化景观、乡土建筑、农耕生活等传统元素不断消亡,乡村居民对本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因此而逐步丧失。虽然“地域”和“乡村”一直作为建筑设计领
能源问题是人们一直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景的能源。在建筑的应用领域中,太阳能技术中最为成熟的是热水系统的利用,所以充分
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很多地区都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但是在建设进程中规划不全面,开发无序,
本文对城乡统筹下新农村社区建设及新民居建设的现状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分析城市居住社区规划建设与借鉴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案例,阐述城乡统筹发展下新农村社
钢材凭借其优良的物理特性,在当代已经成为利用率极高的建筑材料,而钢结构也已成为建筑产业发达、建筑设计水平较高国家的主导建筑结构,近些年我国的钢结构建筑也有了突飞猛
随着绿色建筑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对绿色建筑评价的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国内对绿色建筑评价的研究,从早期的绿色建筑概念的引介,到国外评价体系的介绍,再到各国评价体系的对比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