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探讨运动和大豆多肽对高脂饮食诱导脂肪肝形成的干预作用,并初步揭示运动和大豆多肽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实验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高脂组(HF组)、高脂饮食+运动组(HE组)、高脂饮食+大豆多肽组(HS组)、高脂饮食+运动+大豆多肽组(HES组)5组。运动方案是10周60min的无负重游泳运动,每周6天。SPI灌胃剂量为500mg/kgBW。10周后,检测大鼠血清TG、TC、AST、ALT、LDH含量,肝组织TG、TC、SOD、MDA、TNF-α和IL-6的含量,光镜、电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实验结果:(1)与C组相比,HF组大鼠血清TG、TC显著升高;肝组织TG、TC和FFA水平显著上升;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有氧运动或补充大豆多肽均能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大鼠血清TG、TC含量;有氧运动虽然能够降低HE组肝内TG和TC水平,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能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大鼠肝组织中FFA水平;而补充大豆多肽能够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大鼠肝组织内的TG、TC和FFA水平;同时,有氧运动和补充大豆多肽对降低高脂饮食大鼠血清和肝组织内TG和TC水平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p<0.01)。(2)与C组相比,HF组大鼠血清ALT水平有上升的趋势,但不明显(p>0.05);但是HF组大鼠血清AST和LDH活性显著升高。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有氧运动或补充大豆多肽可以显著地降低高脂饮食大鼠血清AST、ALT和LDH的活性,而且有氧运动和补充大豆多肽对于降低高脂饮食大鼠血清AST和LDH活性均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从而使它们的活性进一步降低。(3)与C组相比,HF组大鼠肝组织IL-6含量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但不显著(p>0.05),而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有氧运动锻炼和补充大豆多肽均能使高脂饮食大鼠肝组织中IL-6和TNF-α含量显著下降(p<0.01);且运动联合补充大豆多肽能进一步降低高脂饮食大鼠肝组织中IL-6含量,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而运动联合补充大豆多肽虽能使高脂饮食大鼠肝组织中TNF-α含量进一步降低,但无显著性交互作用(p>0.05)。(4)与C组相比, HF组大鼠肝组织中SOD活力显著下降(p<0.01),MDA含量显著上升(p<0.01),从而导致SOD/MDA显著降低(p<0.01)。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有氧运动锻炼或补充大豆多肽均能使高脂饮食大鼠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从而使SOD/MDA显著升高(p<0.01);运动训练联合补充大豆多肽可使高脂饮食大鼠肝组织中SOD活性进一步升高,MDA含量进一步降低,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运动训练联合补充大豆多肽虽然能使SOD/MDA进一步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5)光镜观察显示,HF组肝细胞中、重度脂肪变,为小泡和大泡性脂肪变,肝细胞肿胀,肝窦间隙明显变窄。HE组大鼠肝细胞形态正常,细胞核居中,偶见少量小泡,肝索结构正常,肝窦间隙无明显变化。HS组大鼠肝细胞形态正常,细胞核居中,可见微量脂滴,肝索结构趋于正常,肝窦间隙轻微变窄。HES组:肝细胞基本上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偶见微量的小泡性脂滴,肝索结构正常,肝窦间隙无明显变化。(6)电镜下观察结果显示,C组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正常,HF组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明显病变,其它各组肝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正常,偶见少量脂肪空泡和线粒体水肿。实验结论:(1)10周的高脂饮食不仅能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而且进一步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形成。(2)在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脂肪肝形成的同时,进行有氧运动或/和补充大豆多肽能有效地预防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的形成,并且运动和大豆多肽在有效预防脂肪肝的形成中有明显的协同作用。(3)高脂饮食诱导脂肪肝的形成与血脂和肝脏脂肪代谢紊乱有关,同时细胞因子TNF-α、IL-6在脂肪肝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运动和大豆多肽防治脂肪肝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脂和肝脏脂肪代谢,减少肝细胞和炎症细胞释放TNF-α、IL-6,减轻了TNF-α、IL-6对肝细胞的损伤,从而实现了对脂肪肝形成的预防。(4)在高脂饮食诱导脂肪肝形成的同时,伴随着肝组织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多,这可能也是导致肝细胞损伤,引起血清酶活性增高的机制。而有氧运动和大豆多肽可以改善高脂饮食大鼠肝组织中氧自由基代谢,预防肝细胞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