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教育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人",人是一切道德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儿童时光,儿童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时期。儿童道德教育始终应该围绕"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儿童"这一问题展开。一方面,儿童要富有善心、同情心,不能自私自利,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还要行善良之事。对待长辈谦逊有礼,对待同学和善友好,对待陌生人也要关爱友善。文章利用文献法和个案研究法,选取与儿童道德教育相关联的案例,总结出了儿童道德教育存在的病理现象。并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几个方面揭示儿童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儿童道德教育病理现象主要体现为儿童对道德的认知偏差、儿童对行为的"好坏"缺乏判断能力、儿童处身于冷漠的人际关系中、儿童难以抵挡不良因素的诱惑以及儿童的道德行为"知行不一"。同时,利用整理的文献资料和文本文件,加上前期问卷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对儿童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病理分析。儿童道德教育出现的病理问题,并不是偶然的、自发的,其背后有着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它源于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市场经济和大众传媒的影响、道德教育的"公私"德之两难、德育政策未能有效实行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道德教育的合作职责不清。研究结果表明,儿童道德教育的确"生病了",想要治病不能仅凭"一纸空文",还要在德育实践中不断检验、前进。文章最后部分是对上文的"诊断结果"提出的"治病方案"。解决儿童道德教育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对儿童进行"善良教育",围绕这一核心,将家庭、学校和社会道德教育连成一个整体。家庭以血缘和情感为纽带,可以满足儿童基本的生存和健康需要,也可以为儿童个性发展提供土壤。但是儿童道德教育的主要管辖范围仍然是学校。学校是一个有目的性、有组织性、有使命感的机构,能够提供好的师资力量、学习环境,道德教育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儿童在家庭和学校中学到的道德,还需要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才能道德实践和内化。儿童对道德的内化,是儿童完整习得道德最重要的一步,只有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够反映儿童所具备的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