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当代中国画色彩语言的研究,只有理性科学地研究才能了解色彩的本质,色彩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的演变过程,是与画面中的各种语言元素秩序相联系的,色彩语言的变化也构成了艺术史发展的不同轨迹。本文试图通过将当代中国画色彩语言放入中西方色彩语言系统中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当代中国画色彩语言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方向。首先,从色彩语言的本体说,在艺术史的不同时期,不同的色彩体系占据中西方色彩美学的不同地位。中西方色彩体系早期都以比较写实的“固有色”体系又称“色相对比系统”及“主观色”体系组成,但西方更关注画面中的明暗对比,塑造光效下的体积变化。西方自印象派以后开始了纯粹色彩语言表现的“条件色”体系,进入到对色彩语言本体的各因素的研究实践中,导致20世纪西方艺术世界第一次色彩语言爆发。中国绘画的“固有色”体系与“观念色”(主观色)并列发展到当代形成独具面貌的“写实性色彩”和“写意性色彩”两大体系,这主要与中国绘画“畅神”、“重意”的绘画理论分不开,因此中国画更重视画面意境的构建和心灵色彩的“意象性”表现。当代中国画色彩语言的研究正是建立在中国传统色彩观和西方色彩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当代中国画色彩语言系统的。其次,中国绘画色彩追求二维的平面效果,除了与中国绘画空间表现理论有关,也与中国传统绘画资料有关,艺术史中任何语言的形成发展都是与相关的材料发展分不开,艺术史也是一部材料发展史,最后一章专门研究了当代中国画材料对中国画色彩语言发展的影响。中西方艺术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绘画史的发展包含着语言关系、语言元素的重组,形成了语言深化规律,其中的关键是艺术思维方式如何进行调整,如何作出基因性元素的选择。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绘画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结合,绘画的任何一个系统都离不开认识方法与应用方法的有机结合。不同的认识方法与不同的应用方法交叉,必然产生新的结果,新的观点、新的尺度、新的语言。本文正是从这三个方面对当代中国画色彩语言的研究,在当代文化价值观的转换中,对色彩语言的探索进入到了艺术的本质层面。绘画技法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色彩的使用更接近绘画本质,接近语言规律、语言关系、语言秩序等问题的本质性研究,强调对色彩语言时代精神的思考,探索当代中国画色彩语言的重构问题。